| | | 2019年04月18日 星期四
5
评论;视点

北京发布长城文化带保护“任务清单”,保护范围辐射约5000平方公里

长城不只论长度,更有空间范畴


未来3年,北京将对2772米长城进行修缮,包括17座敌台敌楼;未来5年长城抢险工作计划也已经制定,将开展“救命式”抢险,并运用无人机、传感器等先进技术。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摄

    ■本报驻京见习记者 彭丹

    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以其上下2000余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成为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的保护与修缮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今年,北京10项长城抢险加固工程将启动。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北京长城保护“任务清单”:未来3年,2772米长城和17座敌台敌楼将得到有效保养加固;未来5年,“救命式”抢险将不断及时启动。

    长城保护思路: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

    在箭扣段长城二期修缮施工现场,151号敌楼南侧,工人师傅们正在对一段城墙进行修缮,他们搬起一块块重达几十斤的旧城砖,小心翼翼地铺到城墙面上,随后再用橡胶锤敲打紧实。

    2003年至2018年,怀柔长城段总共开展了16项修缮工程,包括慕田峪长城二期、河防口长城、箭扣长城(天梯至鹰飞倒仰段)以及即将完工的箭扣长城(151号敌楼至154号敌台)段,总长度达到19191米,包括敌台敌楼96座,总合同金额超过1.5亿元。

    近年来,在崇山峻岭之间、人迹罕至之处,一些坍塌或受损的长城正得到逐步修缮。然而长城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据年初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统计,长城资源调查认定和评估中,“保存现状较好”的长城人工墙体仅占总数的约12.3%,“保存现状一般”的约占18.1%,“保存现状较差”的约占18.4%,“保存现状差”的约占27.1%,“已消失”的约占24.1%。除了雨水冲刷、风蚀、沙漠化等自然因素外,过度的旅游开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产生活和不当干预等也是造成长城建筑损坏的原因。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看来,长城保护仍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文物保护经费不合理、基层保护人员队伍薄弱、研究与展示工作滞后等问题;他认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提出长城保护要鼓励社会参与,强调了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意义重大。

    “长城保护修缮工作要坚持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重点做好日常养护和局部抢险,有条件的重要点段可以适度开放。”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今后将以《长城保护总体规划》为依据,着力推动保护维修项目实践,督促各地开展长城险情排查保护;同时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督促各地切实履行长城保护管理责任,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工作,确定公布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编制完成并公布省级长城保护规划,强化各类长城保护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长城价值及保护管理研究。

    长城保护出新招:无人机+专职保护员

    长城资源调查显示,北京地区现存墙体总长度为573公里,其中明长城526公里;长城遗存2356处,包括长城墙体、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分布于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等6区境内,相关文化资源如同散落的“珍珠”,密布在长城遗产周围。

    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了《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至2035年)》,长城不再只论长度,更是有了空间的范畴——北京市长城文化带总面积达到4929.29平方公里,大约等于117个东城区的面积。

    针对这一重要的长城文化带,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表示,未来3年北京将对2772米长城进行修缮,包括17座敌台敌楼。此外,未来5年长城抢险工作计划已经制定,将开展“救命式”抢险,并运用无人机、传感器等先进技术。此前,无人机、卫星影像等技术已在陕西、山西等地得到试点运用,被证明在监测长城变化、提高管理效率上卓有成效。

    今年北京市市长城有10个点将率先启动抢险修缮,分别位于延庆、怀柔、密云。其中怀柔有3个点,分别位于长城撞道口、大榛峪段。

    除了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外,北京市文物局还将积极探索健全长城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组建了长城保护员队伍。目前,怀柔区政府已经制定了《怀柔区长城专职保护员管理办法》,按照每500米设立一名保护员的标准,配备131名长城专职保护员。

    (本报北京4月17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