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14日 星期日
6
科技文摘

是他把元素周期表译成中文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每个具有初中化学基础的人,都能把元素周期表背得像唐诗一样抑扬顿挫。但你知道中文的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来的吗?

    周期表中的  “锂”,英文是“lithium”,为什么我们没有音译成“里修姆”,却翻译成了“锂”呢?也许你猜到答案了:因为简单。

    是的,简单就容易被记住。但这种简单易记的翻译方法,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由中国近代化学奠基人徐寿发明的。

    徐寿,181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半农半商的家庭。早年的徐寿也和其他读书人一样,希望用诗文敲开科举的大门,走仕途之路光宗耀祖,但却没有成功。这或许是徐寿本人的不幸,但却是中国化学的大幸。

    科举失败的徐寿并没放弃读书,他把钻研的重点从四书五经转到了自然科学。当时并没有专门教授自然科学的学堂,于是徐寿一边经商,一边自学,除了从古籍中学习科学知识,他还多方搜求西方物理、化学方面的著作译本。他不但认真研读,还自购仪器进行科学实验。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开始重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徐寿深知,要培养人才必须要有书籍,于是他组织了中西方学者共同翻译西方科技著作。1874年,他在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教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学堂——格致书院。

    徐寿翻译的科技著作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化学鉴原》。在面对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上百种元素的翻译时,他犯了难,怎样将这些元素翻译成形象准确、简单易记的中文字呢?

    这时,汉字的强大功能显现了出来。徐寿很快想到了根据元素的属性来确定偏旁:金属类用金字旁,非金属用石字旁,液体用三点水,气体用气字头,再加上原文第一个发音译字——已有的汉字,直接采用,没有的汉字,就按此规则创造一个。为此,徐寿创造了钠、钾、钙等字。这个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昊阳)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