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14日 星期日
5
评论;视点

耗资4.75亿美元,“可移动”的哈德逊水岸文化表演中心在纽约华丽揭幕

会呼吸的城市文化空间,让人与艺术更贴近


水岸文化表演中心近日在纽约曼哈顿西区的哈德逊城市广场开幕,其独特的“可移动”外壳设计收获了不少关注。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筱丽

    知名电影制作人史蒂夫·麦奎与金牌音乐制作人昆西·琼斯联手合作一连五场的“美国原声”演唱会、探索绘画与音乐边界的沉浸式现场演出“Reich Richter P覿rt”、基于古希腊戏剧《海伦》重新创作编排的演出《特洛伊的诺尔玛·简恩·贝克》、概念画家特里莎·唐纳利的当代画展……这些由全球前沿艺术家带来的最新作品近日在纽约曼哈顿西区集结,共同为哈德逊水岸文化表演中心的开业拉起序幕。

    这座从2005年开始构思、耗资4.75亿美元、主打“可移动”的文化空间在鳞次栉比的钢筋森林中构筑了一片“艺术氧吧”。虽然中心高昂的造价和独特的设计,也引来了“华而不实”的评价,但其亮相引起全球公共文化管理者的瞩目。“水岸中心没有工作区和公众区之分,只有游客、艺术家和技术人员间的交流。”设计师伊丽莎白·迪勒表示,空间与内核,始终是公共文化空间天平上值得城市设计师用心摆放的两粒砝码。

    灵活的伸缩外壳,为多样活动提供舞台

    “从嘻哈到古典音乐、从绘画到数字媒体、从戏剧到文学、从雕塑到舞蹈,为了所有的艺术形式,为了所有的观众,水岸文化表演中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灵活方式,将各类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容纳在同一个屋檐下。”哈德逊水岸文化表演中心的官方简介上如是写道。

    要说水岸文化表演中心,其所在的黄金街区不得不提,中心位于高线公园与哈德逊城市广场的交汇之处,于今年3月中旬正式开放的哈德逊城市广场造价高达250亿元,共有15栋大型建筑,集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广场也被称作“曼哈顿的最后一块宝地”。正是在这样一块新贵商业土地上,水岸中心以大方亲民的姿态拥抱了多元的艺术样式和各方游客。

    “此前我不知道有任何一家场馆可以让游客从街上直接走进正厅,”在总监亚历克斯·普茨眼中,公共性是水岸中心令他最自豪的部分:“我的目标是打破所谓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界限,而水岸中心正是一座完美的载体。”

    中心内部包括画廊、排练室、多功能剧院、艺术实验室、排练空间和创意实验室等,但最独特的无疑是用氟塑膜材料所打造的可移动伸缩外壳,当外壳在轨道上全部展开,面积达1087平方米,名为McCourt的半封闭空间瞬时诞生了。演唱会、音乐会、展览……各类大型活动的举办因为这个精巧而庞大的设计变成了可能。

    艺术融进城市,可期的文化风景

    “一艘出海的巨轮”“艺术的一把瑞士军刀”,水岸中心创新的构造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不可避免遭遇了批评——“一只不可爱的怪兽”,批评者对于设计的性价比提出了质疑。

    据悉,可移动外壳在消耗了大量人力的同时也占去了总花费的大部分,但完全延展的外壳在揭幕演出后始终固定在外,而由于其中的场地布置和大型设备,滑动4000吨重的钢制网格结构也并非易事。

    场馆与城市街道、市民游客无缝对接渐成风尚,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建造者不惜成本打造了水岸中心,也彰显着在文化体验形式日新月异的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师贝聿铭在设计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时曾表示,金字塔并非设计重点,而是要为博物馆带去一个更为宽阔、明亮的入口。位于伦敦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2017年曾耗资5500万英镑修缮了曾经封闭的庭院,将其打造成开放的雕塑和装置艺术空间,并将传统的石头基座拱门打通,游客得以自由穿梭其中,进行休闲活动。

    而放眼国内,正在建造中的深圳宝安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也将与城市的相通放在考量前位,无论是建筑构造还是空间视野都尽可能与外界亲近。在名为“生活画布”的设计方案中,地下层的“城市大厅”直接与地铁线联结,让入口与游客又更近了一步,一楼的“天空大厅”也会以城市广场的形式与市民互动。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文化和艺术之于城市,如同水和阳光之于大自然,唯有融进空气中,滋养每一处,才能让城市有机生长,迸发出最大活力。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