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
5
评论;综合;公告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保存申城旧有生活印记

海派文化见证者蒲汇塘有了专属“故事书”


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七宝古镇位于蒲汇塘的中端。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王嘉旖

    地处江南腹地的闵行区在悠悠岁月长河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闵行之美生活哲学,上海海派艺术馆日前开启了一场特别的雅集活动,人们在一张张宝贵的影像照片中一窥曾经的江南生活。随着丝竹奏响、剪纸翻飞,文艺范儿十足的江南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由闵行区政协主办的这场“谁不忆江南之‘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出版雅集”活动将一直持续至本月25日。

    活动中,谁不忆江南之“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正式发布。城市在飞速向前走,但旧有的生活印记,如果没有好好记录保存,就会有消失的危险,而这套丛书的出版正是“以书存史”“以史为鉴”。

    首次完整讲述蒲汇塘前世今生

    上海是一座与水十分有缘的城市,许多地名因此而来,蒲汇塘也是这样。位于上海西南方向的蒲汇塘并不算长,仅不到20公里,但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却源源不断地向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提供着重要养料。

    闵行区七宝镇位于蒲汇塘的中端。在这个千年古镇上,有一座横跨两岸的三孔石桥——蒲汇塘桥,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由当地人徐寿、张勋筹资建成,距今整整500年,桥下静静流淌的就是蒲汇塘河水。

    向西,经过九亭、泗泾,蒲汇塘见证着曾经繁盛的农耕文明时代。

    向东,缓缓流淌过徐家汇、漕河泾,蒲汇塘也是海派文化的见证者。

    有人说,蒲汇塘是“地理图腾”,人们从它身上触摸到了背后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但在此前,它却还未拥有一本专属自己的“故事书”。此次“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中的《蒲汇塘》,被不少业内专家公认是丛书中编撰得最好的。这种“好”,主要体现在它对于历史文脉梳理的重要意义——第一次完整阐述蒲汇塘的前世今生、周边风土人情、历史风貌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认为,《蒲汇塘》一书对于历史资料的运用十分“诚恳”,文章写作风格朴实凝练,读来让人不禁产生许多情感共鸣。

    不仅还原历史,还要从中发掘营养

    沪上知名作家沈嘉禄则提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位于徐家汇地区的土山湾具备中国职业教育的雏形。

    1864年,土山湾孤儿院建立,随后创办的土山湾孤儿工艺场内设了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多种工艺场。虽然建立之初,这仅仅是一个为接纳孤儿工作习艺的工场,但却在无意间翻开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一页。

    在沈嘉禄看来,土山湾不仅从技术层面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面貌,在文化意义上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除了物理、化学、地理这些科学类课程,土山湾孤儿工艺场还非常重视道德品格方面的教育。

    作为一部记载闵行当地历史文化的丛书,谁不忆江南之“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在还原历史之余,也在无形中从历史中发掘营养。沈嘉禄说,如今已经很难寻到在土山湾成长或者工作过的人了。随着这批人年岁渐长,如果不通过文字将这段珍贵的历史如实记录下来,那后来人就再也没有机会见证这段历史。从这一角度而言,这套丛书的意义还在于“抢救”正在不断消逝的历史。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