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4月09日 星期二
6
国际;教科卫

华东师大举办晋砖拓片题记展

当代学子与“兰亭修禊”跨越1666年诗意相逢


“兰亭序临作·晋砖拓片题记展”为华东师大学子们重拾曲水流觞、以文会友的习俗提供了平台。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朱颖婕

    草长莺飞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上巳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相聚在水边,用兰草沐浴,以此祓邪求吉。后世将这种习俗沿袭下来,命名为“修禊”。直到晋永和九年(353年)的上巳节,这一传统民俗逐渐演变为文人雅集的经典范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亦就此诞生传世。

    1666年后,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中,一场新式的“文人雅集”正在进行:50名美术学院书法与篆刻专业研究生乘兴挥毫、共诵风雅,他们临摹的50份《兰亭集序》被装裱成七幅手卷依次排开,诉说着当年那一场以文会友的兰亭修禊。蕴藏于中国书法中的传统文化情结,终于在相隔1666年后,诗意相逢。

    记者在“兰亭序临作·晋砖拓片题记展”现场看到,本次展览共展出了150余件学生作品,其中包括50件兰亭序临作、50件晋砖题跋与40件咏兰亭诗词。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金石题跋均由学生根据一品晋永和砖拓片自行创作,拓片涵盖了永和十二年,共计50品。

    华东师大书法与篆刻专业研三学生高榕说,这些晋砖多是实用砖,且大部分是墓葬砖,后代重新利用于水井、房屋等处,自乾嘉学派兴起后,又逐渐成了文人的笔墨游戏、案头清供。“制作砖石的都是当时的工匠,但上面的文字有别于墨迹的秀美之风,质朴、简约、直爽,受到文人墨客喜爱、研究,还有人将它们制成了砚台。”

    除了原创题跋之外,本次展出的40幅咏兰亭诗词作品中,有21幅为学生以咏思兰亭为主题自作的诗词。在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副主任张索看来,这是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也是将传统文化作为艺术创作媒介生发的自我展示。“海派文化历来是金石书画重镇,在当前弘扬传统文化、海派文化的氛围下,大学校园里不仅要有花香、书香,还要有墨香。”

    张索提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语境是文言文,这种今人并不熟悉的语境恰恰蕴藏着文化自信的核心——汉字自信。“我们应该给现在的中文学习‘补钙’,那就是要倡导学习经典、弘扬传统。”这正是这场跨越千年的兰亭修禊的意义所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