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2月28日 星期四
12
专题;广告

满足百姓需求: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提供优质教育:育有出息的农家娃

美感怡情:“馨趣”少年宫韵味片片涌

——上海市新农学校“五育绽放”纪实(美育篇)


    美,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艺术,对学生而言,并不缺席。农家娃,也有美的追求和艺术的才华,这是出现在上海市新农学校的景象。

    创建学校少年宫,是新农学校提供学生更大成长平台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少年宫成立于2013年7月,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常年设有“科技创新、育人育德、人文艺术、强身健体”四大类课程,精心打造农家娃快乐成长的“大本营”,构建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的“大平台”——思想道德的教育阵地、素质技能的培训基地、实践能力的提高场地和审美修养的习得天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4年、2016年学校相继成功创建上海市学校少年宫、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有力助推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馨趣”少年宫,以美引领,不但培育了许多“科创小达人”,还陆续涌现出许多“小诗人”“小音乐家”“足球小健将”,可供学生选择的成长路径越来越多,成长道路上的风景美如画。

    环境美:温馨校园“如诗入画”

    新农学校注重美的校园打造,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改造,更为多姿多彩。

    文化上墙,景色溢廊

    学校挖掘资源,建设特色校园。近年来,学校新建校训墙、学风廊、“农趣”“馨趣”文化墙、“两化”体育墙、少年宫主题文化长廊,倾力打造STEM“云教室”、植物探秘实验室、“馨趣”电视台等学生活动场馆,它们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张张“名片”。

    区市民修身基地——“农趣园”内,二十四节气文化柱、各种奇特的栽培空间、新奇特的植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多元、自由探索的天地,还让到访的市民们在休闲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科技农业的魅力。

    借景上课,美景美意

    绿意盎然的“农趣园”,不仅展示美,而且成为教师授课的靓课堂。美术、自然、科学、探究、语文等学科老师,争相来到这充满“自然气息”的“农”平台精彩亮相。在“建有温度的实验室,探有创意的教与学”——《以创新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教与学的行动研究》项目中期成果市级展示活动中,  《生菜写生》一课,学生对着一颗颗真实的生菜,观察形状、构造、颜色的特征,然后运用老师所教的构图、线条、上色知识完成绘画,细心的学生甚至画上了土壤、露珠等细节。学生置身于“农趣园”  “一帘幽梦”装点的小竹屋,学美术、涨知识、搞创新,得到了与会专家、嘉宾的啧啧称赞,上海电视台  《新闻坊》栏目还以“‘农趣’创新实验室  打造特色科教课”为题进行了报道。

    创造美:动手体验“美美与共”

    新农学校将知识美与创造美通过建立富有特色的图书馆,研发科技制作予以展示,鼓励学生在知识阅读的流淌中获得美的感受,在创造发明中得到美的砺志。

    图书馆“悦·林”朗读亭“独·新”

    学校“悦·林”图书馆于2014年起全面改建,新的图书馆模拟了大自然的环境氛围,生动地诠释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全馆面积500多平方米,设阅览区、新书快递区、研修交流区、影音欣赏区等功能区域。独具匠心的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成长的乐园。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在图书馆一角,开辟一条“小溪”,课余学生扎堆在“小溪”边,手捧喜爱的书籍或坐、或躺、或趴,随心惬意;累了,打开对面的数字电子图书借阅机,或看“Discovery”视频、或听古诗文赏析、或翻阅连环画,看似随意,但阅读快乐油然而生。杨惠英老师说:“学生家长很少有读书的习惯,更少有人督促子女去附近的图书馆或是利用电子图书馆博览群书。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本就基础薄弱的学生不知不觉丧失了阅读的欲望。”可如今,每逢放学,总有学生捧着图书馆借来的书,恋恋不舍,不肯离开。

    2019年1月,学校又为学生送上一份大礼,在参天大树边落成“朗读亭”,里面的触摸点播系统设置了包括诗歌散文、唐诗宋词、儿童经典文学等资源,配备五种语言。学生人手一张“朗读卡”,自主登录平台阅读,电脑自动现场打分,让阅读更有滋味和品位。

    四季更替,装置独美

    陆文慧、黄玮成、沈佳怡三位同学在“农趣园”中学习《二十四节气》时,震惊于生命的流逝,感叹于四季变化的惊奇,萌发了将一年四季保留下来的奇想。于是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制作后,充满创意和现代技术的“四季更替”装置应声而出。通过单片机控制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舵机等电子结构和小车、杠杆、滚珠等机械结构,通过一环接一环的戈德堡式触发,完成一年四季的展示:春燕归、夏蝉鸣、秋果落、冬雪飘。此作品在第四届上海创客新星大赛(挑战戈德堡)中荣获一等奖。

    德性美:传统文化“丝丝入弦”

    新农学校通过开设少年宫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美的熏陶。

    国学吟唱,字正腔圆

    传承丰厚的中华文化,新农学校开设了“国学吟唱”课程,成立了“国学吟唱”社团,并作为“一校一品”推进。

    充分依托少年宫社团,语文老师在梳理教材古诗词的基础上,增加适合不同年级的经典诗词深耕细读。音乐老师推进“戏曲进校园”,培养学生对京剧、越剧等民族戏曲艺术的鉴赏能力。蒲云琼老师指导的古诗文吟唱——《满江红》,让学生感染到岳飞爱国情怀,更使他们爱上了唐诗宋词;李光英老师指导的京剧《沙家浜》、越剧《红楼梦》,铿锵的京韵、柔美的越腔,使学生爱上了中华戏曲。李晔同学老家江西,她迷上了优美抒情的越剧,虽然不会说江浙话,但硬是利用早上上课前、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向老师学习,一字字、一句句,经过刻苦训练,终于唱得有板有眼。正是有了像李晔这样的众多学生,“国学吟唱”成为了新农学校的一块艺术品牌,多次应邀出演,屡获好评。

    馨园飞歌,最美声音

    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的《馨园飞歌》课程,以校内学习及集训相结合方式开展。学生通过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学习合唱中气息的控制和发声的方法,掌握声部和谐统一的技巧,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刻苦训练,相继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优秀歌曲传唱和自创歌曲展示金山赛区、“童心喜迎十九大,领巾飘扬心向党”金山区少先队小合唱、金山区中小学声乐合唱专场指定歌曲和自创歌曲等比赛中荣获等第奖。

    出“景”有“感”

    “闻”声起“舞”

    新农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多,但学生的艺术素养经过学校的浸润还真不赖。在艺术教师的努力下,戏曲社团、声乐社团、舞蹈社团、课本剧社团、诗歌朗诵社团等陆续组建起来,学校俨然已成艺术殿堂。每年十二月的校园艺术节是学生们展现才华的舞台。

    “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香,高粱熟来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当王嘉乐同学用那高亢、圆润又充满童真的歌喉在2016年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声乐专场上演唱《九儿》那首高难度民歌时,惊艳了评委,感动了观众。当他们得知王嘉乐来自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时更感觉不简单。王嘉乐的妈妈看到儿子捧着铜奖时,握着李光英老师的手,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谢谢老师多年来的培养”。

    王嘉乐随妈妈从河南淮阳县黄集乡定居到新农社区。2013年,王嘉乐上学时,恰逢新校长顾燕上任,她向家长承诺:“点亮农家娃的美丽童年梦,办一所孩子们喜欢的好学校”,学校开展的“班班有歌声”“班级风采秀”等特色活动风风火火。音乐老师李光英慧眼独具,在“小伙伴合唱团”里,精心培育王嘉乐,引导他走上了正规的声乐之路。过年时,王嘉乐妈妈特地带上那铜牌和儿子回到河南老家,爷爷奶奶逢人就夸。“新农学校太给力了,看来要实现儿子走上‘星光大道’的梦想不远了”,王嘉乐妈妈开心地对家人说。

    金山区青少年艺术节系列活动和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成为新农学校展现学生艺术才华的又一大舞台。2016年,是新农学校的学生崭露头角的一年,他们参加金山区第十届青少年艺术节,捧回了戏曲、诗朗诵、表演舞等七个团体等第奖,七位学生获得个人奖,实实在在“火”了一把。

    在2018年金山区第十一届青少年艺术节上,新农学校音乐剧、戏曲小戏、表演舞等多个项目获团体二、三等奖,学生个人两个声乐节目获区大奖,并代表金山区参加了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总决赛。学校被评为金山区第十一届青少年艺术节先进集体,李光英老师被评为金山区第十一届青少年学生艺术节先进个人。

    预告  

    学校专门辟出一块地,做成了“农趣园——农趣探究基地”,在亲近农业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做到识农、知农、爱农,请关注明日本报。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