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2月21日 星期四
6
教科卫;国际

沪上学校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把垃圾分类种子撒在孩子心田


新学期第一天,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多项充满趣味的垃圾分类课,让孩子们从游戏中获得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本报记者 张鹏 朱颖婕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垃圾分类正在成为城市生活的新时尚。昨天,沪上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开学第一课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将新时尚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学生的心里,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家长、老师、学生一起设计、体验了用废旧品搭建“摩天大楼”的游戏;在黄浦区市八初级中学,垃圾分类教育与德育、环保、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在学习和践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树立起小事从我做起的责任感,以及心系国家、关注社会的主人公意识,同时,也以独特视角为新时尚的形成献计支招。

    建生态堆肥箱,设“绿色账户”

    新学期第一天,普陀区真如文英小学充满了“环保味道”。走进校园,一个生态堆肥箱尤其引人注目。值日小队队员告诉记者,从昨天开始,学校每天产生的菜皮果壳、剩菜剩饭等都放入这个箱子,加工成有机肥料和液体肥料。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垃圾分类培训,让每个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常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究竟如何分。吃得干干净净的鱼骨头,即便再干,也得分类到湿垃圾里;过期的饼干虽然是干的,也得扔到湿垃圾的垃圾桶……一些生活中似是而非的问题,在开学第一课中找到了答案。

    学校还为每位学生配置了一本“绿色账户”,用于记录大家在变废为宝中获得的利润,由此创立公益事业专项基金——“F·P”(废品、扶贫)基金,定时定点援助希望小学。

    小发明助力垃圾分类推广

    垃圾分类进校园,首先要变的是校园环境。在徐汇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每个班级都更换了可回收垃圾桶,走廊、食堂里的垃圾桶也针对不同类型垃圾作了调整。

    学校老师坦言,过去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有些盲区和误区。现在,自然老师承担起垃圾分类培训的责任,定期为全校讲解、普及相关知识。大队辅导员张路介绍说,为普及垃圾分类常识,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比如征集垃圾分类“金点子”。一年级(4)班学生王宇虓一开学就向老师递交了一个小发明。寒假中,他设计了一个类似飞行棋的棋类游戏——玩家根据掷骰子的点数走到相应格子上,并回答格子上的垃圾属于哪一类,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获胜。

    在校园推广自己的这个小发明,成了王宇虓的新学期愿望:“要是这个游戏可以在课间推广,那我们很快都能成为垃圾分类的小能手,回家也可以帮助长辈们,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深入社区传播新理念

    开学首日,长宁区延安中学的学生们互相分享了寒假里走入社区传播垃圾分类理念的趣事和收获。环保社团成员说,在苏一街道居委,他们向居民们分析了垃圾不分类的危害,讲述了垃圾的来源与去处,以及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并邀请六位居民参与了垃圾分类小游戏:将一些印有垃圾名称的纸片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游戏中,五位居民正确完成了垃圾分类任务,还有一位居民指出了分类提示中的错误,展现出大家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素养。

    今年,学校将垃圾分类教育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到社区进行志愿者服务,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增强,对理科感兴趣的同学还能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研究如何将垃圾分类做得更好。

    解决分类实践中的小困惑

    “如果你把菜打翻在报纸上,应该怎么处理?”“塑料袋里装着蛋壳,属于哪种垃圾?”开学典礼开始前,一场特别的“垃圾分类小课堂”在虹口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东校教学楼一楼大堂举行。安全老师举着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常见物品,为师生分析讲解垃圾分类的常识。

    “垃圾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包含着很多环保及科学知识,不仅需要师生们加强学习,也需要不断实践钻研。”该校常务副校长吴佩玉告诉记者,自2017年9月开始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以来,全校师生们已基本养成了分类收集与处理生活垃圾的习惯。眼下,校园各个角落都有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湿垃圾三类垃圾桶。

    即便如此,平日里,师生们多少还是会遇到一些误解和困惑,比如圆珠笔芯是否属于有害垃圾等。还有老师反映,应该在办公室增加“有害垃圾类”垃圾桶,用于打印机墨盒等垃圾的处理回收。

    为了帮助师生更好辨析各种常见垃圾的具体分类和处理手段,除了加强对师生的专项培训及检查力度,学校还计划在本学期举办一场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实践中的小困惑可能会影响垃圾分类的真正落实,我们希望师生们能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垃圾分类中的学问。”吴佩玉这样说。

    垃圾分类纳入综合素养报告

    在杨浦区,一场垃圾分类线上知识竞赛活动吸引了6万余名学生参加。新学期开学,每个学生都建立起来一份成长档案数据库,自动生成学生综合素养报告,其中就包括了垃圾分类的学习过程和完成情况。

    杨浦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更希望借助“小手牵大手”,让学生带动家庭成员参与践行垃圾分类。

    眼下,杨浦区各中小学已逐步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构建日常垃圾按“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四分类的收集模式。同时,学校还把垃圾分类工作与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自主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通过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初中阶段的《科学》《思想品德》等课程,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