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2月11日 星期一
5
视点

在过去一年改革的基础上,上海又提出88项举措和建议,继续大幅压减办成一件事的时间、费用、材料、环节

营商环境改革,让上海的竞争力大踏步迈进


位于上海兴业太古汇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在开放式空间内引入咖啡加工流水线、厨房、餐厅,甚至衍生品超市等业态。这种新零售形态让消费者兴奋,却给监管出难题。依靠市区政府和多部门的协同努力,烘焙工坊顺利开业,成为政府审批创新的经典案例。
图/视觉中国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申城去年新集聚品牌首店835家

    ■上海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先行先试一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助力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78位提升到46位。去年,申城在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过程中,新集聚了品牌首店达835家,国际零售商集聚度升至全球第二位

    作为城市重要的软实力,上海的营商环境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市民买房子要拿产证,等候时间从40多天缩短到5天;创业者新设公司,原先必须挨个跑工商、公安、税务,现在多窗归并为“一网一窗”;小微企业申请电力,过去要花差不多20万元,现在则是零支出;出口货物走一遍申报流程,以前要24小时,现在是30分钟……

    正是凭借着日积月累的点滴进步,上海的竞争力大踏步迈进。根据去年四季度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排名大幅跃升3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50位;该项评估中,上海作为权重高达55%的样本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被各界称为上海的“营商环境改革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指示和中央总体部署,上海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借鉴各地优秀经验,正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

    对标最高标准,压减企业“硬成本”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立足点,是要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由此,上海必须与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行对标,找到差距、补齐短板。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评估内容就是一把国际公认的标尺。

    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的评估,涵盖10个评价维度。其中,获得信贷、办理破产、保护少数投资者、执行合同4项指标属于国家事权;上海围绕其余6项指标推进一系列相关改革,显著提升了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能力。

    改革成效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时间、费用等企业经营“硬成本”的压缩。与上一年相比,在上海,新开办一家企业所需时间从22天减少为9天,获得施工许可由279天缩到169.5天,用气报装从87个工作日减至不超过15个工作日……

    效率的提升,动力来自审批后台流程的大幅压减。比如,开办企业的流程,现在是4个,之前是7个;办理施工许可,从23个环节减少到19个;获得电力的手续,从5项减少到3项;用气报装所需环节,从6个砍到3个……

    压缩办事流程,终究会达到极限;根据企业需求,对政府运作方式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优化梳理,才能不断释放改革带来的“效率红利”。上海重点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跨部门的流程再造:一方面,在许多涉企部门推出“一窗通”平台,强调“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另一方面则努力打破“信息烟囱”和“数据孤岛”,协调跨部门审批,使其从“串联”变为“并联”。

    对于上海的变化,世界银行相关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改革措施务实有力,为其他经济体带来了许多启发。据统计,过去一年,上海共吸纳世界银行24项改革建议,推出43个专项政策和配套文件,开发20个跨部门信息系统,争取到8个国家事权改革事项试点。

    秉持“店小二”理念,优化政府管理流程

    无论是用历史视角,还是着眼于未来,上海都需要以提升营商环境为抓手,不断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创造力。上海的目标,绝不只是为了答好世界银行的“考卷”,改革举措也不会局限于世界银行的考量。

    过去一年,围绕营商环境,上海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系统深入推进改革,从内到外打造服务型政府。就连世界银行的专家也承认,上海所做的已远超营商环境报告的评估范围。

    以建设“智慧政府”为目标,上海去年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形成了全覆盖、全口径、全方位、全渠道的政务服务窗口。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市区两级政府的所有审批事项,以及3000多项服务事项都已接入“一网通办”总门户,全市企业日均通过“一网通办”办事7.5万件。

    以“减证减照”为核心,上海不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同时,推行包容审慎的监管制度,以期为所谓  “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瞄准简政放权、提升政府效能的方向,上海持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2017年以来,全市累计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共178项,精简各类证明254项。

    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上海还在不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启动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出知识产权执法“雷霆行动”,以高标准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这些可见可感的改革举措的背后,更深刻的变化还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随着上海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深入,一些新词语也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座右铭:“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从以部门为中心转向以企业为中心”“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短短一年,“店小二”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改革没有完成时,2.0版方案已形成

    过去一年,上海推出了大量掷地有声的改革举措,改革成效有目共睹。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每逢相关市级会议,上海总是在重申“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强调“营商环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种意识,让人们对上海后续改革前景充满信心。

    事实上,就在世界银行2019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之时,上海已在积极筹划新一轮改革举措。今年上海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先行先试一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实现营商环境改革新突破”“在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上取得新进展”。

    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上海已形成2.0版本的营商环境改革计划,针对世界银行相关指标,提出88项改革举措和建议;此外,还将实施38项自主改革举措,继续大幅压减办成一件事的时间、费用、材料、环节。

    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成果,以及进一步改革的重要支撑体系,上海“一网通办”平台今年也将大刀阔斧地推出升级版,在实现办事时间、办事流程“双减半”的同时,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流程再造,以及民生事务全市通办项目“双过百”。

    对于上海营商环境的发展前景,世界银行的判断无疑相当客观且权威。在不久前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场智库论坛上,世界银行中国营商环境项目负责人马钦·皮亚科沃斯基用两句话描述了他的观点:其一,营商环境改革就像骑自行车,如果停滞不前,就会摔倒;其二,上海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未来会更好。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