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
5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精细化,当体现上海的大城之美


    顾一琼

    如若是外行,昨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这场关于“超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专题审议会,是很容易被听成“茶话会”的。因为代表们“脑路大开”,线索太多,场景很密,故事细节又十分好听。

    有代表借众多执法辅助人员制服背后“搞脑子”的“密码”开场,强调:精细化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就要“精细”。还有代表的眼光“掘地三尺”,提出地下空间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深度思维”。现场,更多“贴肉”故事不胜枚举:非一次性的酒驾测试仪、老小区夜间抢车位大战、背街小巷的杂乱无序、老旧小区的电梯检修监管……

    上天遁地,看似毫不相关的诸多“槽点”和建议,恰恰生动地诠释了“精细化”的宽度与广度——精细化与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息息相关,精细化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将永远在路上。

    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动对标和追求。但精细化不是万能标签,不能什么都往上贴,泛泛而谈精细化不利于聚焦问题,精准施策。

    细思之下,这些脑路大开的追问及建议背后,也体现了一种趋势——起步探索“精细化”背后的深层次逻辑:精细化的目标是什么、基本格局是什么、实现路径又该是怎样?

    比如,精细化的标准,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才算精细化?有代表提出两个指针:最终城市管理的产品应该是优质的;产出城市管理精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路线也应该是最科学的、最合理的、最佳的,产出的成本也是适当的、可负担的、可持续的。

    再者,精细化的评价。这是要回答“精细不精细谁说了算”。精细化的成果就是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要让同行信服。关于精细化的实现路径,有代表强调:是要把注意力聚焦在精细化推进上,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不断营造精细化管理人人关心、精细化落地人人用力、精细化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要通过精细化治理,充分体现上海的大城之美、大城之爱,打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场热闹的审议会,留下余味无穷。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