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10日 星期四
2
要闻

浦东新区找准专利授权痛点,推出快速审查机制,发明专利授权时限从三年缩至三个月

“绿色通道”加速企业研发创新


企业代表在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办理业务。 (资料照片)

    ■在大调研中,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走访了解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企业的诉求,构建起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高效运营于一体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功能性平台,一批企业快速获权,加快了研发创新的步伐

    ■截至去年11月,该中心已受理专利预审案件400余件,通过预审服务进入快速审查通道的近200件;发明专利的授权时间从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三个月,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时间从原来的一年缩短为30天,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时间平均不到七天

    ■本报记者 唐玮婕

    “试想一下,我们和商业合作伙伴同坐在一张谈判桌前,这些握在手里的专利授权就是含金量十足的王牌。”受益于浦东新区率先推出的快速审查机制,注册在张江的弗徕威智能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去年一口气取得六件专利授权,从提交到获批平均只要70天,公司创始人张殿礼说起这条“绿色通道”时不禁连连赞叹:这速度实在太振奋人心了!

    弗徕威的经历并非个案。在大调研中,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走访了解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企业的诉求,构建起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高效运营于一体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功能性平台,一批企业快速获权,加快了研发创新的步伐。

    科创企业面对的是一个技术高速迭代的市场,“快”成了一大生存法则。然而,目前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平均周期为三年,如此漫长的时间难免会给企业造成困扰。

    这一审批“痛点”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两大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就拿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由于申请的多为发明专利,一旦专利权无法尽快获得,就意味着创新企业的上市和部分医疗产品审批进程无法加快。

    去年2月,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快速审查等工作,这一全国首家成立的保护中心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飞机、汽车工程等重点产业领域企业,还通过窗口蹲点、发放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创新企业的实际需求。

    找准痛点后,一条专利审查的“绿色通道”率先在浦东新区启动,为这里注册运营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企业开启了快速审查。

    “对于处在快速成长期的科创企业来说,专利授权可以说是打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翱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韩旻告诉记者,专利快速审查的机制不仅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大大减少科创企业市场运营的风险,同时也是创新价值的体现,有助于更快对接资本市场。

    截至去年11月,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受理专利预审案件400余件,通过预审服务进入快速审查通道的近200件,已有140多件专利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的授权时间从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三个月,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时间从原来的一年缩短为30天,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间平均不到七天。

    从三年到三个月,时间减少的背后是审查服务效率的升级。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专业化购买服务+专家库”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通过与市场接轨的薪酬机制、管理机制等,引进一批专业化、高素质、有专利审查经验的预审工作人员。一个涵盖产业专家、法律专家、审查专家等在内的专家库也建立起来,为快速审查工作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

    “通过专业化专利预审员,我们可以更快筛选出优秀专利,直接在系统中加注标记,进入快审通道。”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何瑛告诉记者,这样一来,浦东新区一大批创新实力强、信誉好的优质企业享受到了专利的快速授权,加快了研发创新的步伐。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高级专家团对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评估后认为,浦东新区率先对标国际,积极探索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构建起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为亚太地区国家提供了范例。

    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军表示:“对接国际国内先进做法,浦东新区将不断完善规范、合理、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度与模式,有效控制案件流程,加强预审案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取得试点突破。”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