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9年01月03日 星期四
9
文化;公告

新年首场星广会“对话梁祝”


    ■本报记者 姜方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1959年首演于上海,作为中国交响乐民族化的里程碑,它创造了全世界最为人熟知的中国旋律之一。2019年度星期广播音乐会(以下简称星广会)的首场音乐会,特邀《梁祝》首演者俞丽拿的爱徒、小提琴家王之炅,携指挥廖国敏以及上海爱乐乐团,以“对话梁祝”的形式纪念这部作品首演60周年。

    本周末献演上海音乐厅星广会、与《梁祝》进行“对话”两部作品,分别是旅美作曲家刘敦南于1997年为芭蕾舞剧《梁祝》创作的管弦乐组曲,以及作曲家沈叶为王之炅度身定作的新作《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缄默诗篇”》(以下简称《缄默诗篇》),后者将在上海完成全球首演。

    把和《梁祝》一样的真挚之情注入新作,致敬音乐丰碑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沈叶,是活跃在海内外音乐舞台的作曲家,也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他的《纪念》《交响序曲》《望海潮》《旅行者的梦》等管弦乐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演出。沈叶和王之炅相识已久,两人多年以前就计划要合作,留给当代人一部具有这个时代烙印的小提琴协奏曲。2016年,沈叶恰好受到中国文联的委约,于是创作这部中国作品的计划便提上了日程。

    时长近半小时的《缄默诗篇》是沈叶对《梁祝》的致敬之作。“我听过《梁祝》无数遍,其中有不少细节宛如一颗颗明珠,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同时代音乐的光华。”沈叶表示,《梁祝》就像丰碑般立在自己眼前,他在新作中注入了和《梁祝》一样的真挚之情。

    “《梁祝》刻画了人面对痛苦、挣扎、挑战等充满压力的环境下,所迸发出的对真情的追求、勇气、执著与信念,这些是音乐永恒的命题。”沈叶告诉记者,《缄默诗篇》的主题和《梁祝》相通,表现了当代人面对困苦时的心理变化,赞颂了生命中强大的精神力量。“新作内心戏很多,每个乐句都有丰富的情绪变化;音乐语言比《梁祝》更现代,有西方协奏曲的传统,也有很多东方语调元素。”

    据悉,《缄默诗篇》《梁祝》均收入了王之炅的第三张中国作品专辑。这张专辑由杨洋担任指挥,东京爱乐乐团担任协奏,已于去年8月底在东京录制完毕,预计最快今年全球发行。

    音乐会、工作坊、小视频,让古典乐走进普通观众生活

    这场音乐会的录音将由经典947频率推介给欧洲广播联盟,通过音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多年来,星广会一直致力于把有才华、有想法的音乐家与其作品介绍给观众,为的是让更多观众有机会听到中国音乐家的新作,旨在“用易于接受的方式,让更多人亲近古典音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音乐家与星广会建立密切合作,演出之外更见“功夫”。如2016年,星广会首推“音乐推广大使”概念,邀请王之炅以大使身份在一年内通过大师班、工作坊、曲目赏析、音乐会等形式传播推广提琴艺术。同时,节目组还为她度身定制了小视频,《五分钟,王之炅教你听懂“梁祝”》《两分钟内看尽小提琴华丽技巧》《王之炅大师班精华剪辑》等视频,在网站上收获逾20万次的观看量。“我不希望仅仅获得资深乐迷的认可,如果能通过各种新形式让普通观众入古典音乐的门。”王之炅说。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