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2
要闻

熟词新解,捕捉经济高质量发展线索


    ■本报首席记者 钱  蓓

    记者  邵  珍

    紧接着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中共上海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复盘”了2018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为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

    明年上海的经济工作部署也在会上展开,在对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的拆解中,一些看似熟悉的词汇激起与会者的探讨热情,比如消费、制造、营商——它们在当下和未来经济形势中呈现出的新内涵,是捕捉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线索。

    消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在会场被一再提及。与会者反复念及,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

    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要增强对宏观政策的敏感性。全会抛出几个“课题”,其中之一是:明年全国经济工作七项重点任务之一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上海应该怎么理解?上海能做什么、有什么机遇、发挥什么作用?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需在消费、投资两端发力。论消费,上海历来是引领国内风气的城市,有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但有市委委员指出,有必要重新认识“消费”的内涵:上海这座城市能为人们提供的消费选择,应该远远不止传统意义上的买衣服、买鞋子,诸如信息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是上海更应该着力研究的,建议大家“动动脑筋”,培育消费新热点、经济新增长点、发展新亮点。

    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需求的“环境培育”意识,贯穿于全会对其他经济社会工作的安排中。比如民生工作——“把握好改善民生与扩大内需的关系。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也是扩大消费需求;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入,补上民生短板,就是扩大投资需求”。市委委员唐海龙说,“这是很好的理念,不能认为民生就是纯粹花钱,要用发展的眼光、从拉动增长的角度看待民生问题。在其他工作中也要具备这种眼光。”

    制造:制造业对上海非常重要

    今年前十一个月上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超过20%,创下近十年新高。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左右,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左右。

    制造业对上海非常重要。上海所说的制造业不是“遍地建工厂”,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上海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是上海投注大量精力的重点产业。其中,“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生物医药走的是“研发与制造并重”道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起点很高,但目前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也错过了一些优质企业。市委委员阎祖强坦言,过去上海曾经“犹豫彷徨”,“一度以为我们只要总部经济、研发中心,不要制造环节”“很多人对生物医药的认识存在误区,总以为生物医药产业污染大,但事实上它对环境是比较友好的”。他同时认为,过去上海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制度供给过于单薄,在理念和服务方面都有提升空间。

    上海产业转型一直都是以重点产业为引领,但大家并不讳言目前产业集聚度、集群度不够,辨识度、显示度不高的问题。仍以生物医药制造业为例,市委委员们提出,上海应当尽快做好全产业链整体布局,有效提高行业集聚度,推动一批显示度高、带动性强的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

    营商: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招商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员”仍在继续。过去一年多来,上海营商环境进步很大,市场活力的增强和市场主体获得感的提升,被很多经济数据所印证。沪上今年平均每个工作日新注册企业1332家,民营企业占比96.4%,活跃度超过80%。作为对比,去年每个工作日新注册企业数为1184家。

    全会认为,大家都要有“招商观念”,但这个“招商”有多层意义:

    一层是通常所说的“招商”——产业发展须落实在好项目、大项目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且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动出击。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好项目是稀缺资源,上海应该凭借综合优势,积极争取好项目,在新一轮发展中占领先机、取得优势。

    另一层意义更为宽泛,“做好营商环境也是招商”。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是现有企业也可能流失。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应该做好“招商”,比如已经剥离了传统招商职能的街道,也应有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识和动作,街道日常服务辖区的企业、商贩,都属于这个“招商”范畴。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