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12
人文聚焦

小剧场呈现大活力


    崔伟

    戏曲如何激发青年戏曲工作者的创造活力,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书写理想,得以历练的舞台?无疑戏曲小剧场是最佳的释放平台和展示窗口。这是我观摩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后深刻的体会。

    戏曲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实路途是多方面的。剧院的大制作大项目是,青年人以自己的传统理解和创新理念的小剧场创造也是。而且小剧场也许更能激发青年人的创作才情,放飞他们的戏曲理想,并让戏曲艺术更具活力和创新力。从这次的作品中就体现得很明显,许多作品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年轻阐释和艺术演绎,具有着鲜明个性和创造力。如《青丝恨2018》《再生·缘》《陈仲子》,有些是传统的、有些是新时期以来排过的,我在20年前都欣赏过前辈演绎的这些作品。但这次欣赏的确耳目一新,都通过年轻人眼中的文学认知、艺术呈现、题旨升华,以及衍生出艺术面貌体现出浓郁的创造性、个性化追求,可以说是他们的戏曲理念和模式清晰响亮的表达。这无疑使小剧场戏曲节具有了孵化青年创新作用,重要的是能够带来戏曲风尚革新的推动,以及焕发古老艺术生气,吸引青年观众,激励青春创造的重要意义。从这点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实实在在为戏曲争取青年观众,培养戏曲青年人才做了一件意义大,功劳也大的好事。体现了决策者、支持者的深谋远虑和务实精神,当然还有上海这个国际化艺术之都的活力生机。特别是各地许多著名剧种剧团和艺术家都积极参与,也说明其威信和吸引力、影响力。

    在演出中,上海昆剧团的《长安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论剧种,无疑昆曲最古老;论表演、规范无疑昆曲最经典,但年轻人却在谨守昆曲规范和张扬昆曲表演本体美基础上,很好呈现了小剧场、年轻人在新题材中所要表达的新内涵,特别是新的人生感悟和情感唏嘘,当然也使昆曲表演“移步不换形”地体现出用“四功五法”的传统讲述的新人物、新故事,为古老昆曲带来生气,体现了编剧、导演、音乐唱腔设计、主演的灵气、才气,尤其是人物命运性格的恰当舞台情绪感,包括昆曲唱腔的经典性与新的感染力、表现力都体现极为明显,新中有旧做支撑,旧中有新为吸引,殊为不易。这不仅需要有勇气和创造性,更需要有智慧和敬畏。应该说这戏是上昆在小剧场《椅子》之后又一成功的剧目积累,为古老昆曲注入了活力和新看点,其实我感到更重要的是通过排演使优秀青年艺术家能找到如何坚守剧种表演本质,并且在新剧目中激活他们领会和活用表演手法、程式的自觉性与创造力。某种程度上上说,这比一出戏的意义还大!

    还有一个深刻感触。近年目前各地举办了不少小剧场戏曲节,但我看下来由衷感到,上海戏曲小剧场艺术节是整体面貌更严谨、水准更整齐、特色更纯粹、活力更鲜明、个性更多样的,因此它也可以当之无愧可以代表中国小剧场戏曲发展的高度和面貌。从这点上说,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也可以被看作中国戏曲小剧场发展成果与艺术面目的最佳窗口最好平台。是否可以变成“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呢?

    (作者系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