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12
社会建设

嘉定区投用首批智能设备,全面宣传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老街的垃圾箱会“说话”


类似的智能垃圾箱共有五个,是嘉定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首批投用的智能设备,都设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区域和景区。
对于这个形似木屋的智能垃圾箱,市民、游客很感兴趣,孩子们更是按照图示,“对号入座”扔垃圾。 本报记者 李静 摄

    ■本报记者 李静

    “您好,女士们先生们,垃圾请分类!湿垃圾放左边,干垃圾放中间,可回收物放右边,有害垃圾放小盒,谢谢!Hello!Ladies and Gentlemen,please sort the garbage……”日前,一个外表古朴雅致却内藏玄机、会说中英双语的垃圾箱甫一亮相嘉定区南翔老街双塔旁的人民街,就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的注意。

    类似的智能垃圾箱共有五个,是嘉定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首批投用的智能设备,都设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区域和景区。投用以来,智能垃圾箱凭借高颜值成了街头新景点,也因“聪明大脑”成为宣传垃圾分类的生力军,指导路人准确分类投放垃圾。

    聪明的“小木屋”圈了不少粉

    来自江苏的林女士日前到南翔老街旅游,一路边逛边吃,最后走到一个外形像小木屋的智能垃圾箱前扔垃圾。她端详片刻,用手在开盖感应器前晃了一下,“屋顶”便自动翻起,垃圾分类中英文提示同步响起。木箱里自左向右摆放着60升的湿垃圾、干垃圾和可回收物桶,最右边则是放有害垃圾的小盒。四只桶颜色不同,每只上面都贴有垃圾名称和标识,桶的上方轻轻喷撒除臭和消毒水雾。林女士把袋子丢进干垃圾箱后,  “屋顶”随即自动放下。

    平时无人投放垃圾时,“小木屋”始终紧闭,没有异味;外侧装有一个用防火材料制作的烟灰盒,顶上装了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可为语音播报系统、“屋顶”翻动、喷洒系统提供电力支持。

    记者发现,“小木屋”圈了不少粉儿,周边时常有游客驻足,好奇观看。嘉定区居民谈太青和爱人举着手机转着圈给它拍照,“这垃圾箱老灵的,垃圾分类很环保,旁边也没有臭味。”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听完语音提示,看看上面的垃圾图示,认真“对号入座”将垃圾扔进桶内。

    示范效应不容低估

    智能垃圾箱所在的南翔老街全年人流如织,平时每天游客超过一万人次,周末和节假日人更多。管理方上海南翔老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丁晴喆介绍,这里平日每天产生20桶240升垃圾,环卫人员早晨来收一次;节假日和周末一天收两次垃圾,有时可能要收3次。

    今年6月前,老街的垃圾桶一直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不可回收桶里混杂着干垃圾和各类餐厨湿垃圾等。6月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街面垃圾桶按相关要求标配干垃圾和可回收物的“两桶式”垃圾箱,而“小木屋”则是实现了垃圾四分法。

    负责收运的清洁工吴红娣告诉记者,“小木屋”里的垃圾每天收四五次,“确实比其它垃圾桶分得好,而且越来越好。”每次收完,她和同事都会把木屋里外彻底擦抹干净,保证清洁没异味。

    丁晴喆坦言,一个“小木屋”虽然容量有限,“但其宣传、引导、示范作用不可低估。”而这也是南翔镇设置智能垃圾箱的初衷。负责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镇社会事业发展办副主任蔡朝沪介绍,首批五个智能垃圾箱都放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区域,另外四个分别设在银翔湖公园内、古猗园北门口、南翔镇文体中心广场以及新城公馆邻里汇旁,“在窗口区域的宣传、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可以普及分类知识,鼓励市民游客亲手实践,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鼓励垃圾治理科技创新

    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没有“旁观者”和“死角”。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今年,静安、长宁、杨浦、松江、奉贤、崇明6个区将整区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明年,黄浦、徐汇、普陀、闵行、嘉定、金山6个区整区域推进;2020年,全市全面整区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今年5月1日起,本市还在静安、徐汇和黄浦等中心城区部分人流量大的窗口区域试点废物箱垃圾精细化分类收集。  “全区域垃圾分类是趋势,我们正在尝试以智能垃圾箱、播放自制卡通短片等有声有色的方式,宣传推广垃圾分类。”蔡朝沪说。

    嘉定区日前出台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垃圾治理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垃圾治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推广,逐步提升生活垃圾投放、转运车辆、资源化利用等设施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除了智能设施,还将在部分小区先行先试,结合“智慧小区”建设,利用红外高空抛物预警装置、人脸识别系统等,探索建立垃圾分类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平台,提高垃圾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