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东京成为快乐城市
■舛添要一(东京都前知事)
非常荣幸分享东京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经验。
在2014年12月,我任知事的第一年,参与到了东京的十年规划设计中,当时东京在准备2020年举办夏季奥运会和残运会。对我们来说,这并不只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过程,我们会利用国际赛事,让东京成为这样的城市:每个人,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可过上快乐的生活。规划通过五个关键点来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改善城市的基建。我们需要去减少交通的拥堵。东京公共交通系统其实非常发达,特别是有分散广泛的地铁和轨道系统网络,火车非常准时,大多数人并不开车,都使用公共交通系统,但高峰时段依然非常拥堵。
我所做的是,建立了三个环城的高速公路。如只是通过城市中心并不在中心办事,可使用这些环城公路,用收费方式鼓励人们通过高速路绕过城市中心行驶。效果怎样?过去,从新宿区到机场,可能会花40分钟,现在只要20分钟。昨天,我从家里到机场只花了30分钟。其中,一条环线车辆数量减少了5%,但很重要的是堵塞率减少了40%,这是非常令人惊叹的数量。东京也安装了非常先进的交通信号系统,包含了信号设备、控制器,以及车辆监测器,它通过计算行车数量而预测车流量,并减少信号灯等候时间,非常有效地减少了堵塞时间。
第二,加强灾难管理。东京正在实施很多措施。我们建了洪水的泄洪门和储水池,当河水超过警戒水位线,阀门就会打开,水流入地下,就无洪水之虞了。为了增强民众的抗灾意识,政府发布了800万册免费的《防灾手册》,大阪得知后也予以效仿。
第三,改善社会福利。为应对老龄少子化社会,东京正在规划一个系统,包括在2025年建成区域性的老年料理机构,由特殊的系统来照料孩子和父母,建设公共的儿童和老年人的护理设施,可为11万老年人提供服务;我们还为建设的土地提供支持,同时鼓励私营企业来建设养老院的设施。根据东京的经验,我建议上海引入一个老年的保险系统。对老年人的关怀费用只要付10%,就可享受养老服务,让家人、社工共同去关怀,并持续地去改善,不会因为费用和时间而不堪重负,同时机构增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培训。
第四,将新鲜能量注入到经济。日本东京和上海很像,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让东京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与上海、香港、新加坡相比,东京在业务和商务环境上还有一些落后。所以我们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推进自动驾驶,体现更多的经商友好性。
在东京的金融中心日本桥地区,全球第二大的生命科学中心在此,不仅是金融中心,还是制药中心。教授、医学专家在同一层楼共事,我们鼓励公司的合作,这样才能在非常激烈的生命科学竞争中胜出。我们利用日本的各种资源来进行投资,东京政府给予私营领域许多费用作为基金鼓励创意。上海的进博会,吸引了很多人,其实我觉得东京更应该向上海学习。
第五,环境保护。我们斥巨资开发可替代的能源,对隅田川河进行了清水计划,城市的河流水变得很清澈,东京湾的水道,大家又可以在这里游泳了。同时我们也有详细的垃圾分类回收政策。
总之,东京的城市设计,在接下来每三十年里,要对失效的关键地区进行重建,目标是一百年以后仍然充满活力。上海发展非常快,我把这个建议送给你们,只有这样,城市才能保持繁荣和动力。
知晓外媒眼中的上海形象
■余明阳(上海交大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长)
我们搜集了从2008年1月1日到今年10月31日近十年的报道数据。关键词是上海,涵盖24个语种、342家媒体、55万篇关于上海的报道,平均每年5万篇。
先看报道的数量。从2008年开始到2018年,上海的被关注度持续上扬,几个数字非常显著,2010年因为世博会;2013年因为上海自贸区成立;2015年因为股市振荡、人民币“入篮”SDR和C919国产大飞机上线;2018年因为进博会。
语种中有两个想不到,印尼语排到第十位,马来语排到第十四位,都在韩语之前。这说明推进 “一带一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路透社最关注上海;受关注排在第一的还是纽约,上海这几年持续超过东京,居全球第三,这非常可喜。
再看报道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证券市场、国内经济政策和国内经济问题。排在后面的几乎全部是经济问题。从积极面来说,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显著,在国内的经济界影响力举足轻重。但也提示我们上海对国际经济影响力的作用还没有足够凸现。
第三,看报道的倾向性。积极的占31%,中立占47%,消极的占22%,从文本情感分析来看,这个比例作为媒体报道属正常。其中经济新闻当中积极的和中立的加起来占比多于70%,社会新闻当中消极比例比较多。旅游和文体这两方面消极的比例非常低,仅4%,说明我们的舆情整体环境处于优化状态。
从经济形象来说,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颇受公认;从文体形象来说,报道幅度较大的上海电影节、上海书展、双年展、网球大师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会、F1和市民文化节;从旅游形象来说,迪士尼开业对上海形象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
最后,对上海形象在未来提升方面有五点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上海“五个中心”的优势,强化经济报道中的信息量和前瞻性。比如陆家嘴论坛,影响力要向达沃斯论坛看齐,提升上限。
第二,强化上海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标志性人物的报道。标志性人物未必是大人物,比如首尔的鸟叔。中性信息的挖掘和推广对城市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如姚明、王振义、吴孟超、徐虎,他们可以让一个城市有温度。
第三,注重创新引领,提高文体赛事的影响力。上海参加的都是国际上最高序列的赛事体系,但只是参与,希望能引领。比如说网球赛中有红土赛场的创意,纳达尔就是红土之王。
第四,强化危机公关的能力。
第五,有意识提升上海标志性的符号。说到纽约就是那个大苹果,巴黎是浪漫之都,日内瓦是欧洲中心,东京是有温度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文化的桥头堡。
习近平总书记说: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性格。我们以前只是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今天来关心外媒眼里我们的形象,这样能避免产生认知误区。
到金砖国家传播伦敦
■约翰·罗斯(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我主要分享一下伦敦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公共关系的,上海又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2000年伦敦设立伦敦市长这个职位,在此之前有14年时间伦敦是不受地方政府管辖的。因此,伦敦不得不从零开始建设世界城市推广体系。但在五年内,伦敦就建成了全球最强的世界城市推广体系之一,并获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首先,需要客观评判伦敦所取得的成就。伦敦是在击败纽约、巴黎和莫斯科等强劲对手的情况下,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的。甚至就连美国媒体都认可伦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005年4月25日,美国《新闻周刊》在题为《走向全球:欧洲踌躇不前,伦敦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封面文章中指出,伦敦已远远领先于其他欧洲城市。那么伦敦是通过什么方式取得这样的成就?
从城市的特点来看,伦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纽约同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两个金融中心之一,虽然英国经济规模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伦敦的实际影响力是全球性的。在潜在受众感知调研中,我们委托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分析师通过民调、焦点小组等所有方法,对伦敦的世界定位进行调研,反馈结果表明,伦敦应被视为国际优质品牌,且有必要强调伦敦是融合历史感和现代感的。因此,伦敦应结合历史元素与全世界最国际化的城市要素为主题进行推广,申奥宣传片也有意强调伦敦的现代元素与历史传承,展现了它的全球形象。
与纽约和巴黎不同,伦敦还将传播重点聚焦在金砖国家的重要城市。伦敦不仅在纽约设立了办事处,而且在上海、北京、德里、孟买和莫斯科设立了新办事处和伦敦代表处,并作为公关重心。这对赢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起到关键作用。
伦敦在城市推广中取得成就的关键在于对自身的优势有着非常明确的概念,所有工作都以“伦敦-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城市”为理念展开。比如巴黎奥运会可能开成法国运动会,伦敦奥运会则会开成世界性运动会。伦敦的所有考量都源于这种战略理念。因此,若想在公共关系领域实现类似伦敦的成功,各大城市可以借鉴伦敦具有核心指导思想的做法,具体依据自己城市的特点展开。
上海有着良好公关的基础,这意味着上海应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但就许多方面而言,如上海天际线、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等,中国又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国家,而上海代表了中国最现代的一部分。上海如何适应“世界上最古老国家的世界最现代化的城市”这一角色,是城市发展和推广可以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胡炜(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
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与上海形象国际传播”为主题的2018上海公共关系国际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公共关系作为展示和传播的重要手段,能起到加强联系、传递沟通,多渠道、多角度的展示效果。讲好改革开放,讲好“上海故事”,可以进一步展示中国、上海改革开放的决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
记住“民为贵”,就能讲好上海故事
■李肇星(中国翻译家协会会长)
上海非同寻常。1911年最后一天,推翻了帝制的孙中山从上海坐火车去南京就任 “临时大总统”。1920年他提出要建三峡水库,多先进的理念。这个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实现。
上海和我的缘分更密切。1945年,后来担任上海市长的陈毅解放了我所在的山东小村子,第二年,我们不到1000人的村子也有了党组织,党员大会上书记提出:全村共产党员立即行动起来,保证今年春节每家每户都吃上一顿饺子。话音刚落,党员、旁听老百姓一致高呼“共产党万岁”。这是我6岁时喊的口号。后来,我越懂事,就越感谢共产党。
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我们上海诞生的。一大代表中,给毛主席当过翻译、后来成为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代表战胜国中国参加了联合国成立的筹建,在美国旧金山历史博物馆保存着记录:1945年6月,在《联合国宪章》草案上签字的第一个中国人就是董必武同志。
我们要怎样在国际上传播上海的美好形象呢?记住孟子的“民为贵”,记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切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讲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就都有了方向。
具体到上海特点之一,就是创新精神。我买的第一个手表就是上海制造的;从2016年开始,上海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2018年7月,上海推出“进一步扩大开放100条”,体现了创新精神。
特点之二,作为一个大城市的发展要靠人才。上海是中国水稻的最早种植城市,从6000年前就有了贡献。陈望道在1920年2月开始翻译1848年在欧洲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他吃着沾着墨水的粽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一年8月就完成翻译了,这是我们上海的光荣和贡献。
但上海也永远不骄傲,永远前进,在各方面都引领全国。比如说中国人前两年到瑞士旅游,自助餐拿很多,一大半扔掉,瑞士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发出疑问,说如此浪费,它的经济发展要持续富裕不大可能,必然会损害别国。所以民间外交要把好的故事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上。上海在这方面做了榜样。有一年我陪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访问上海。话别的时候,克林顿说大使我给你说句悄悄话,上海市的礼宾接待水平比其他城市先进十年二十年。第一,接待符合国际水平、国际惯例,干杯宾主各一次,只有上海市能做到;第二,上的菜大体我能吃完不浪费,心里就比较安定。
上海人工作严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也诞生在上海。没考上北京音乐学院的聂耳到上海打工,他被田汉先生写的歌词打动了,说我来作曲,他特别负责严谨。说从歌唱效果来讲要去掉四个字,就是田汉原文是“每一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把“一”去掉;原文是“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进”,他建议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田汉同志同意了,他把这个歌传到解放区,后来成为国歌。
我作为一个得益于共产党、得益于新中国的一个乡下孩子向上海的优秀传统和美好未来表示祝愿,我祝贺论坛圆满成功。
建设“韧性城市”,奠基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大都市
■仇保兴(国务院参事)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这首先要基于安全。我们来看整个长三角地区,越是人口稠密的三角洲地区,不确定的风险越大,越是要进行安全韧性的设计。因此,国际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必须要用“韧性城市”来应对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韧性城市可以定义为具有吸收未来的对其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冲击和压力,仍能维持基本的功能、结构、系统和特征的城市。
韧性城市规划包含了以下要素:主体性、多样性、自治性、冗余、慢变量管理、标识。
首先是主体性。各类主体在环境变化时所表现出的应对、学习、转型、再成长等方面的能力,也就是系统的韧性之源。《城市弹性与地域重建》一书的作者,日本专家林良嗣、铃木康弘曾明确提出:“只要提升居民个人的素质即可决定减灾的成败”。
第二是多样性。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具有越多的物种和生境,就越具有韧性,越能抗干扰。例如城市中水处理应在用户室内、建筑、社区各个层面都分别采用不同的技术和设施对污水进行多层次处理回用,这样系统会变得具有高韧性。又如微连廊,在平时可承载慢行交通,同时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当特大洪水来临时,可作为紧急生命线通道和避难场所,保证基本的交通联系功能。
第三是自治性。城市内部不同大小的单元都能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具有自救或互救的能力,比如四合院,城市空中平台都应是防灾的场所。日本居民家里都备有“救急包”,附近的街区公园有“应急站”,城市还设立若干大型“应急中心”,因此,如果遇到超大地震时,该城市就具有强大的“自治性”能力。
第四是冗余。任何现存的复杂系统必然内含“无用之用”的部分,只有在系统遭遇重大灾害威胁时,“无用”部分如同系统的“预备队”发挥决胜作用。比如在每个楼宇下水管用水桶进行储水,当面临旱灾时,便可利用这些水来进行浇灌、洗刷,这都是应急的水源。
第五是慢变量管理。许多城市脆弱性是“温水煮青蛙”造成的,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对风险习以为常地淡化了。此类慢变量风险突出表现在房地产市场和地下燃气管网老化等几个方面,智慧系统可以通过积累性计算察觉和警示民众。
第六是标识。现代的城市充满着各种清晰的标识,这些标识设计得越简单醒目,越容易在混乱中得到识别。又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甄别哪些人有恐怖分子嫌疑,并自动反馈至公共安全信息平台。通过标识的配对,使危险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那么这个城市是安全的。
总结一下,传统的城市防灾思维企图建造一个巨大的“拦水坝”,希望将各种不确定性拒之城外,不仅浪费极大,有时还会制造出新的脆弱性。基于在城市设计坚持主体性、多样性、自治性、冗余、慢变量管理、标识等CAS设计原则,持续增强城市面临灾害时的维持力、恢复力和转型力,才能奠基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