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2月03日 星期一
8
运动

赛中不允许与教练交流,球员需要有更强的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人篮球是一种独特的基础教育


逐渐被大众接受的三人篮球,开始展露出自己独特的气质。 蔡锋开摄

    ■本报记者 谢笑添

    植根于街头的三人篮球从不缺少受众基础,但在去年入围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项目后,它才第一次以一项独立运动的身份受到外界的关注。随着今夏中国男女三人篮球队在雅加达亚运会双双夺冠,这项新兴运动在国内的发展真正得以完整——中国的三人篮球运动第一次迎来官方认证的明星球员。作为今年亚运会上那支冠军队的成员,肖海亮、黄文威从草根走向大舞台的故事,正是三人篮球梦的绝佳诠释。在穿上国家队战袍前,青少年时代的他们也曾在业余赛事中步步成长,肯德基三人篮球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站。

    昨天,肖海亮与黄文威以特邀嘉宾的身份重回肯德基三人篮球赛全国总决赛的赛场。这项赛事已经举办了15年,从创立至今,累次参赛人次逾260万,伴随着三人篮球运动从幕后走向台前,不断壮大着自己的队伍。本赛季,历经班级联赛、大区赛等三个月的角逐,共有30支大区赛优秀队伍和六支特邀队伍晋级最终的全国总决赛。在这片为青少年搭建的舞台上,外界过往对三人篮球运动“只需要高大球员”的刻板印象被击碎了——最终四强队伍中,既有追求快节奏、不以身高取胜的深圳队,亦有接近传统篮球配置、频繁使用反跑挡拆战术的广东队。尽管参赛球员大多由传统五对五篮球转项而来,接触三人篮球仅仅一年多,但每个人对这项运动的不同理解,却展示着三人篮球多元化风格的各种可能性。

    三人篮球究竟有何不同?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这一问题被反复讨论。作为参与者,站上本届赛事最高领奖台的广东队球员曾煜成对这项运动的理解,正如中国球迷们观看亚运会时所得到的答案——“12秒的进攻时间让三人篮球的攻防转换节奏更快,比传统篮球更考验体能。”

    而站在另一个角度的广东队教练李国成,却看到了三人篮球更多的价值。在三人篮球赛事中,教练的作用其实颇为边缘化。根据规则,比赛期间球员与教练间的交流不被允许,一攻一防的快速转化间,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战术布置到人员轮换,均由球员完成。“对于高中生或是更小的孩子,三人篮球有着特别的教育意义,”李国成所说的“教育意义”指的是“更强的执行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看来,三人篮球不仅是一项因对场地、参与者门槛更低而更适合普及的运动,更是一种能培养球员独立性的基础教育。这是在三人篮球还仅仅生长于街头的那个年代,似乎并未为人们所意识到的内涵。

    外界时常忽略的另一点则是,奥运舞台的青睐只是三人篮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契机而非全部原因。这项运动的推广得益于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体系。在入奥后不久,国际篮联(FIBA)就建立起了完整的三人篮球成文规则与积分体系,并据此推出了世界排名,一切就如同传统篮球运动一样。而与之不同的则是,这套积分体系适用的主体并不局限于专业运动员——包括本次赛事在内,已有多项青少年或草根赛事的结果与FIBA体系接轨。入围总决赛的全部36支队伍,每一位参赛球员都能获得相应的FIBA系统积分。这种参与感与成就感,亦是三人篮球作为基础教育独特的一部分。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