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7
国际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最有人气的街头雕塑是一位少女——

“玛法达”何以成为阿根廷文化符号


    ■本报特派记者 覃远东 赵涛 张峻榕

    对于造访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来说,周日的圣特尔莫区可谓是必须“打卡”的著名地点。在身处老城区、不算宽阔的智利街,每个星期天都是当地特色手工艺品的集市。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街道间,一个不起眼的小路口每天却能使上百名过路者驻足停留,安静排队等待拍照,而合影对象就是著名的阿根廷漫画形象——小圆脸少女玛法达的雕像。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时代不同、形态各异的街头雕塑随处可见,但论人气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玛法达。那么这名少女究竟是谁,又魅力何在呢?

    享誉全球的  “吐槽达人”从来都话里有话

    玛法达这一形象问世于1964年9月29日,人物被设定为生活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阿根廷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姑娘。这个头发蓬蓬脸圆圆的小女孩虽然外表圆润可爱,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吐槽达人”和  “毒舌少女”,热爱和平和披头士乐队,厌恶战争和歧视,常常人小鬼大地对着成年人的世界发表真知灼见。

    玛法达很多名言的幽默和犀利程度,即使是如今网上的一流“段子手”也难以相比。例如她曾以“让地球停下,我要下车”来表达对世界的不满;曾指着大人们对小伙伴一脸嫌弃地说“他们总是教育我们不要随便教育别人”;也曾以超越自身年龄的口吻说出“与其说男人是习惯组成的动物,不如说男人习惯当动物”这样时至今日依旧颇有受众的女性视角观点。

    显然,玛法达的犀利观点从来都是话里有话,在对家庭和亲友关系的犀利吐槽之外,更深层次的是作者对社会时局的批判和讽刺。

    玛法达的作者是阿根廷天才漫画家季诺,在《玛法达的世界》出版后不久,阿根廷就进入了独裁政府统治时期,大量左派支持者被政治恐怖所肃清,包括作者同事朋友在内的大量民众遭到逮捕和残害,这使得季诺的创作思路更加清晰。

    在那个时代,他以小女孩的童言无忌来表达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控诉和批判,也正因如此,《玛法达的世界》这一漫画作品多了一份轻松表象之下的严肃和深度,也成为了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百年孤独》的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评价季诺道:“季诺疗法,这就是我们要在季诺一本又一本的书中重新发现的东西,而这种再发现也是最最接近于幸福的事。”

    已被翻译为十多种语言,中文版由三毛和荷西翻译

    2009年8月,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为了致敬这部经典的作品,同时感谢玛法达带给孩子们的欢乐和启迪,在作者季诺当年创作玛法达的公寓门前,以1誜1的比例安放了一尊玛法达的雕像,并将这座当年的公寓命名为“玛法达之家”。

    2014年5月21日,季诺获得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的交流和人文奖。评委会表示,季诺“把简洁的绘画线条与深邃的思想以非常智慧的方式融为一体,至今还为读者所津津乐道”,再次对作者的才华和创作意志给予了肯定。

    时至今日,玛法达的故事已经被翻译为十多种语言流传于全球各地,玛法达这一人物形象也已经同探戈、足球一起成为了阿根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以玛法达形象打造的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愿意将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带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  《玛法达的世界》中文版由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共同翻译完成。三毛在序言中写道:“季诺先生躲在幕后,借着《玛法达的世界》和她的一群小朋友,说出了他个人对这个世界、社会,甚而特别针对他居住的国家阿根廷的嬉笑怒骂。”

    如今,玛法达的雕像安静乖巧地坐在街角,继续看着这个国家和世界的千姿百态和千奇百怪,也许当你坐在她身边时,也能够感受到那种化真知于妙语的智慧与从容。(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1月27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