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DS4
文汇读书周报;书人茶话

马路进化史

——兼说上海老马路


刚刚筑成的衡山路旧影。

    ■余佐赞

    大城市因为堵车的缘故,有人把交通拥堵说成是肠梗阻,马路或车流被比作了肠子。其实,城市的马路更像城市的血管,血管到哪里,哪里就是这个城市有机的一部分。血管当然有主动脉和毛细血管之分,主动脉一般都是城市主干道大马路,毛细血管大概就是城市的老马路小马路了。上海的那些老马路之所以能保存下来,还要感谢它们只不过是毛细血管,如果是主动脉主干道,那早已被拓宽了。2009年,《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规划管理的若干意见》中确定了64条老马路要进行原汁原味地整体保护,永不拓宽,也就是毛细血管不会变成主动脉了。其次是这64条马路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也要保持历史原貌。上海这64条永不拓宽的老马路,将近一半和徐汇区有关,或整体或有一部分在徐汇行政区域内。最近翻阅《海上遗珍:武康路》和《海上遗珍:衡山路》,深深感觉到,如果老马路是笔财富,那么徐汇区可以说是上海市财富最丰厚的一个区。

    上海城市交通100多年来历经变迁,最早的马路很难找到了,但百余年的马路还是不少的,比如上面两本书中提到的三条马路:宝庆路是1902年筑,武康路是1907年筑,衡山路是1922年筑。每条老马路都有自己的故事,但这些马路今天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成为永不拓宽的街道,并不是因为这些老马路成不了城市的主干道,也不是因为它们掩映在绿树婆娑中别有一番景象,而是因为老马路的两边都有老建筑,老建筑和老建筑里面都有传奇故事。墨西哥著名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说:“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那些有生命有情感的建筑,让那些老马路也保存了下来。

    上海的马路,开创了中国近代城市交通的先河。同是马路,近代城市马路和古籍文献中记载的马路还是不一样。

    公闻乱,乘驱自阅门入,庆比御公,公南楚骖乘。使华寅乘贰车。及公宫,鸿駵魋驷乘于公。公载宝以出。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过齐氏,使华寅肉袒执葢,以当其阙。齐氏射公,中南楚之背。公遂出。寅闭郭门,踰而从公。公如死鸟。析朱鉏宵从窦出,徒行从公。

    这段文字出现在《左传》中《昭公二十年》,这是典籍上能查到的最早出现的马路,这里马路的意思是“供车马行走的宽阔平坦的大路”。

    这之后,“马路”二字出现很少,很长时间都被叫做驿道。驿是古代供传递公文或传递消息用的马,供驿马奔驰的道路是驿道,供驿马路途休息的地方即驿站。直到清时,“马路”二字始多起来,但马路的义项明显繁复起来。徐珂《清稗类钞》里说:

    新疆有台车,创始于左文襄西征时,修筑马路,以运辎重,每台各备车数辆。其车如马车式,曳以二马,另备马若干匹,以待更新。——《舟车类》

    这里台就是驿站的意思,这里马路和《左传》里说的马路意思差不多,至多是供马匹和马车行走区分,但都是马在上面行走。

    同是这本《清稗类钞》,作者很多次说起租界的马路,这里的马路和上面专供马行走的路其实意思就不一样了。

    上海多盗而少贼,通衢大道,商店民居,皆群盗临存之所。盗之多,始于光绪之中叶,而蔓延于宣统时。租界警政尚修,俗所谓巡捕者,巡士也,有时植立于马路之中,有时巡逻于永巷之内,一二鼠偷狗窃者流,自能见而却步。——《盗贼类》

    这里的马路是城市宽敞的供人和马行走的路,因为巡捕都可以站在马路中间巡逻了。在《清诗纪事》等处出现的“马路”,已经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了。至此,马路由供马行走的路开始逐渐转为人与马共行的路,再到汽车等盛行,城市的马路又变成了人与车共行的路。

    最早我们叫过马路,后来改叫驿道,100多年前怎么又叫马路了呢?有一种说法,说马路的修筑理念是英国苏格兰人马卡丹最先提出的,所以后来按照这种理念修筑的路叫马路。马卡丹的筑路理念,说起来也就是,一是碎石筑路,要比土路坚硬,其次是路面平坦宽阔,但中间要略高以便于排水。1840年上海开埠后洋人涌了进来,特别是1845年11月英租界出现,租界内的筑路开始按照这个马路的标准修筑。也有人说租界内的路有马行走,人们就据此叫马路,但不论怎么说,自此以后,马卡丹的筑路理念确实影响了100多年前京沪两地筑路的理念。

    早期租界的马路是怎么筑的呢?徐珂《清稗类钞》中《上海租界之路》说:

    上海公共租界马路之建筑,除南京路、四川路用铁梨木火砖铺设外,其余普通为两式,一以沙与石子拌和平铺者,普通名之曰马路。一以碎石大小叠砌者,普通名之曰石路。——《地理类》

    这里强调了路的坚硬和平坦,其实这个就是按照马卡丹理念修筑的马路,应该还会有中间略高、排水方便等细节。

    由“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自发形成的路,到由人修建由人使用的马路;由供人、马和马车使用,到供人与车辆使用,马路功用不断地发生变化。至于筑路技术和材料,古今一比,那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