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9
新时代共享未来

“上海工匠”走进进博会看门道

大家纷纷表示,要利用智能技术助推整体产业升级


“上海工匠”黄华对那智不二越展位的高速点焊机器人十分感兴趣。
本报记者袁婧摄

    ■本报记者 李  静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前天,进博会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迎来一批特别的参观者——当天刚刚揭晓的2018年“上海工匠”。他们分别是飞机零部件制造装配、桥吊远程操控、精密仪器制作、汽车制造及自动化控制、钢铁技术、通讯技术等领域的行家。那么,他们会有哪些新鲜感受和收获?

    进博会是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上海工匠”、上港集团尚东集装箱码头分公司桥吊远程操作员黄华,走进4.1馆便被那智不二越展位的高速点焊机器人群体吸引了,紧盯了好一会儿后,走向现场工作人员。

    “12台机械臂都有固定区域,负责完成各自操作。在洋山港码头,我们自主研发了一款机械臂机器人作业工具,用于拆装集装箱上的锁钮。我们一直解决不了一个问题——单个固定机械臂如何解开100多种不同的锁钮?”那智不二越的技术人员解释,可以更换机械臂末端法兰盘上的夹具,也可设计通用型夹具,以操作固定点位上不同尺寸的对象。

    得到满意回答后,黄华又和“上海工匠”、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南区局一级电信服务专家吴文巍一起去看“明星展品”——金牛座龙门铣。谈到金牛座的4微米精度远胜同类产品的8微米时,黄华说:“以前用眼睛看集装箱,现在都改用摄像头远程看,一个桥吊就有26个摄像头,整个港口有几千台。先进是先进,但传输图像有延迟。这对操作精准性和安全性还是有隐患的,怎么消除传输时差?”

    这问题算是问对人了。吴文巍说,目前上海电信正使用5G解决信号高速传输问题,尤其在工业上实现信息通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两化融合”,以促进高效的智能工业发展,消除远程控制上的信号传输延时现象。疑问解开,黄华感慨这次参观很值:“一个人闷头研究会走入死胡同,经常和别人碰撞思想才会有新点子。进博会是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机器人仅是载体,背后有大文章

    “上海工匠”戴渊和孟见新都来自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分别是飞机零件加工中心钣金首席技师和C919事业部高级技师。两人结伴在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逛下来非常有感触。“能在进博会上看到各国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感觉很新颖。要好好学习借鉴,引进一批先进的为我们所用。”孟见新说,升级我国高端制造业技术装备的路还很长,最终一定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戴渊连连点头认同:“智能化制造是大势所趋,我们也要行动。”

    今年,上海飞机制造厂就增加了一条零部件数控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现在即将建设第二条。戴渊说,我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迅猛,上海飞机制造厂计划与知名科技公司合作,研发智能化制造体系。

    “展品都是全球机器人机械领域顶尖企业的最先进产品,但说实话,其中不少也已投用了一段时间,我们之前也去这些厂家学习过。”“上海工匠”、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宋俊介绍,钢铁行业的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首先应用在工况环境特别恶劣或危险环境中,以解放人力,其次是利用自动化智能技术助推整体产业的升级。

    在“上海工匠”、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工程师蔡炯看来,“工业4.0”时代,机器人仅是载体,背后是大数据、云平台及未来的机器自我决策技术等。“现在,我们正努力挖掘集合各地工厂所有机器人的大数据,汇总后深入分析机器人状态,检查其是否正常或具有哪些隐患,提前发出预警。这就形成一个机器人管理系统的闭环。”他说,如果机器人发生故障而停产,对流水作业影响非常大,一分钟就可能损失上万美元。上汽通用已在小范围实施这一闭环管理,并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