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5
要闻;综合

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芭蕾舞剧《睡美人》连演四场

这一次,吻醒公主的王子不再是“救世主”


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此次带来的舞剧 《睡美人》,不仅可以让观众欣赏到舞者精湛的舞技,同时舞台布景与服饰美轮美奂,为观众精心编织一个绚烂童话世界。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黄启哲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又有一部重磅芭蕾舞剧亮相。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带来的新版 《睡美人》26日开始连演四场。舞团延续了彼季帕版本的富丽布景和经典舞蹈段落,又通过一些细微情节的安排,为角色赋予更多力量。新版舞蹈的编导、该团总监大卫·麦卡利斯特希望用公主为王子献上玫瑰花的一幕,向大家展现公主不再是因一吻被动选择爱情,而是主动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用“微调”为经典注入当代思考

    和此前澳芭带来的 《堂·吉诃德》《天鹅湖》等经典作品一样, 《睡美人》同样改编自 “古典芭蕾之父”马里乌斯·彼季帕的经典版本。不过,相比于2006年墨菲版 “穿着晚礼服跳芭蕾”的 《天鹅湖》,大卫于2015年重新改编制作的 《睡美人》没有对经典大刀阔斧地革新,而是选择了“微调”。在忠于原作奇幻、庄严特征,保留 “蓝鸟双人舞”等标志性舞段的同时,加入一些新的创作和设计。他举例: “原本第三幕公主被王子吻醒后,如同被拯救,欣然接受了这一段爱情。而在新的改编中我在后面加上了一段公主将玫瑰花主动献给王子的情节。这部单与第一幕四位王子同时向公主献花表达爱慕的段落相呼应,同时也向观众传达——公主不是单纯因为一个吻而爱上了王子,而是主动选择了自己的心上人。”

    尽管这样的改编在大卫看来是一些 “微调”,不过中国芭蕾舞蹈家蔡一磊却认为这一改动为 《睡美人》这个经典故事提供了一个当代视角:王子不再是扮演 “拯救者”,不再是公主从天而降的 “真命天子”。让这个故事中的公主更有独立女性的意识。

    面对这样的改变,大卫很希望听到海外观众的声音。 “此轮巡演是首演三年来,我们第一次将其带到海外,就是希望听到更多观众的反馈。”这位担任澳芭艺术总监17年之久的芭蕾艺术家,第一次随团来到上海大剧院演出还要追溯到1999年的 《堂·吉诃德》,多次与上海观众的直面互动,让他感慨这是一个懂芭蕾、爱芭蕾的城市,因此而得到的意见也会更专业。

    如梦似幻的舞台与一流剧院相得益彰

    成立于1962年的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是南半球最负盛名的芭蕾舞团,跻身世界十大芭蕾舞团之列。半个多世纪以来,剧团秉持的风格多元、技艺高超和表演的亲和力,令其足迹遍及纽约、伦敦、巴黎等全球近百个城市。而每年逾200场的海内外演出也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忙的芭蕾舞团之一。

    而澳芭与上海的缘分,则可追溯至1996年的一次访华交流。彼时的澳芭一度找不到能够容纳他们豪华布景的演出场地,只能上演经典舞剧的片段,而这其中就有 《睡美人》。仅仅两年后,上海大剧院落成。澳芭闻讯于1999年来到大剧院试水,至此展开了20年中多达五次的合作:每一次都是十几个集装箱的服饰道具,每一次都是数十人的阵仗。团方再也不必担心演出场地的限制,反而在这一舞台彻底释放出场景如梦似幻的魔力。而蔡一磊更是感慨,世界上能够有此魄力频频引进大型制作舞剧的城市与剧院屈指可数。

    巴洛克的古典繁复之美,颇具当代意识的情节编排,将让这个唯美的童话故事带给观众新的观赏体验。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