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2
要闻

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走过30年历程,商界领袖感怀过去展望未来

世界级城市,需要世界级平台


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30周年纪念仪式的的企业家们正在交谈。
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记者 王嘉旖

    要成为世界级城市,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不断搭建世界级平台、汇聚世界级资源。对上海来说,走过30年历程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以下简称“市咨会”)就是这样一个卓越平台。昨天,市咨会30周年纪念酒会在上海中心大厦举行,市领导与众多世界级商界领袖共聚一堂,感怀过去30年的不凡历程,展望未来更广阔更开放的合作空间。

    30年的变与不变

    30年能改变很多。就拿上海来说,过去30年足以让众多全球商界领袖为之惊叹。瑞士再保险董事长康浩志说,回顾市咨会成立的30年,上海的发展叹为观止。安永全球主席马克·温伯格说,能参与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上海在成长,市咨会也是如此。从1989年至今,市咨会成员已从最初的12位增加到目前37位成员和7位名誉成员,它们来自15个国家,覆盖 16大行业,全都是全球 500强中的行业翘楚,年销售收入之和在去年突破1.5万亿美元。而这些全球顶级企业的当家人,在30年间共为上海贡献了900多份咨询报告,不仅带来了全球先进的理念,也为上海打开了观察学习世界的窗口。

    30年,仍旧有许多东西不会变。比如说友谊。昨天在酒会现场,93岁高龄的莫里斯·格林伯格众望所归地成为了最适合登台致辞的企业家代表。30年前,时任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的格林伯格应上海市领导之邀,积极参与市咨会的设立,并最终成为首任主席,从而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后,格林伯格老先生虽然年事已高,精神依然矍铄,这份跨越太平洋的尊重与情谊历久弥新。

    不过,更重要的“不变”,则是上海所一直秉持的开放气质。正如被许多人熟知的那个判断——上海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眼下,虽然全球形势多变,但中国始终强调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就市咨会30年经验而言,以开放的心胸聆听全世界的智慧,以务实的作风将各方真知灼见融入城市发展,才换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能级持续提升。

    政府与商业领袖间的桥梁

    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说,市咨会的重要性在于,它建立了一座政府与商业领袖之间的桥梁。贝恩公司董事会主席奥里特·加迪耶什发自内心地觉得,企业家们所讨论的话题被上海市政府认真对待。

    根据惯例,每年的市咨会都会选择上海当时发展的要点展开讨论。昨天的酒会上,有关方面特意简要梳理了过去30年市咨会的年度话题,为观察上海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系:1990年,正值浦东开发开放启动,当年秋天举行的市咨会上,众多代表建议上海选择金融作为发展重点;2002年,世博会申办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与会的几十位企业联名向国际博览局致函,支持上海主办世博会;2010年,世博会真正变为现实,市咨会成员在参观世博会之后,重点建议上海抓住创新机遇,而相关报告最终成为上海讨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重要参考资料……

    去年的第29次市咨会上,不少成员建议上海借鉴欧盟等的经验,对试剂、药品等特殊商品的通关打开绿色通道。而短短几个月后,今年7月“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就已经将此建议吸纳。

    市咨会从来不是简单的一席一聚一谈。从制度上,市咨会精心安排,就是要避免空谈,凸显务实。仅过去10年,市咨会就推出了一系列革新举措,包括创设“闭门会议”让企业家能更加畅所欲言、引导“脱稿讲”“即席讲”促使企业家说出心里话等……

    对于市咨会的未来,国际商业领袖们抱有共同的期待和信心。WPP原董事长、市咨会原主席苏铭天说,市咨会将帮助上海重新定义何为真正的全球城市。赢创工业集团董事长库乐满说,相信市咨会所聚焦的远见卓识,将进一步推动上海与纽约、伦敦等比肩,成为令人向往的国际大都市。

    相关链接

    细数30年来的“第一次”

    第一次会议:1989年10月,市长咨询会议首次会议在西郊宾馆召开,来自12家成员公司的代表与会,会议讨论通过了组织章程,并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全会。时任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莫里斯·格林伯格当选会议首任主席。

    第一次有 “英文名称”:1990年,会议的英文名称在全体会议上被正式确定为: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eaders’Advisory Council for the Mayor of Shanghai,简称为 IBLAC。

    第一次在国外举行:1993年 11月,第五次市长咨询会议在纽约召开,这是会议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国外举行。

    第一次举办会外活动:1995年,为展示上海改革开放成果,会议开始举办一系列会外活动。

    第一次引入“小组讨论”:2003年,会议首次引入国际流行的“小组讨论”模式。

    第一次引入评审竞争机制:2009年,下午的会议开始调整为闭门会议,为中外方深入互动创造条件,成员发言也引入了评审竞争机制。

    第一次有 “会标”“官方网站”:2011年,市长咨询会议会标诞生,官方网站上线。

    第一次海外实训项目启动:2013年,上海市青年人才海外实训项目启动,10家成员公司的全球总部参与了对首批13位学员的培训。

    第一次增设分论坛,走进高校:2015年,圆桌会议开始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形式,鼓励脱稿互动和即兴问答。会外活动增设分论坛,成员走进大学校园,首次与高校师生现场互动。

    第一次将会外活动搬上荧幕:2016年,部分成员参与录制了电视节目《头脑风暴》,会外活动首次被搬上荧屏。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