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2
要闻

上海探索实施特大型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建设管理新体制

分级管理模式助城市建设迅速还清“欠账”


    ■本报记者 周渊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持续推动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通过“以建设为主”,下放事权,推进形成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郊区(县)“三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格局,为城市大发展大变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上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城市建设面临严重欠账。一是住房紧张,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仅4.5平方米,在全国城市中排名最后;二是交通拥堵,城市道路面积不足;三是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仅14%,空气质量较差,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47平方米,“只有一张报纸大小”;四是公用事业供应短缺,城市地下设施停留在20世纪初的水平,市民用气短缺、用水紧张、垃圾出路难矛盾尖锐。

    与此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上海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处于高度集中和统一的状态,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基层。长期形成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和执法等状况,城市管理中单一使用行政手段,依靠运动式、突击型管理方式等,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

    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率先集中各方力量重点解决当时市民群众关注的 “住房难”“乘车难”“环境污染严重”三大难题,各项改革工作都围绕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和推进。

    为调动区县政府的积极性,1984年,市政府批转《关于调整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市、区分工的意见》,市建委和相关管理局向各区下放住宅规划、房产、市政、环卫、园林管理等部分事权,在“走小步、不停步”渐进式改革之下,到2000年正式明确“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特大型城市分级管理模式。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成为上海改革发展深化完善的契机。围绕政府转变职能的核心,服务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大局,城市建设和管理“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世博会后至今,上海坚持“管理为重”,改革进入新阶段,以抓机制健全、抓制度完善、抓重大活动、抓创新实践为重点,推动城市管理力量下沉、重心下移,着力提升特大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特别是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建设,推动城管执法、房屋管理和绿化市容等机构和力量下沉街镇。与此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网格化管理,基本形成全市“一张网”,覆盖市、区、街镇、村居四级网络的管理工作机构。

    此外,上海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探索“留改拆并举,保留保护为主”,着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完成了本市道路和公共区域照明体制改革,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开拓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保证。积极下放管理权限,为上海特大型城市分级管理体制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促进执法资源优化整合,提高了管理和执法的效率,改善了执法的形象;管理方式的创新,特别是开展城市管理制度化、信息化、精细化建设的探索,提高了上海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