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3
要闻

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两年间已孵化出4个总估值超过30亿元的项目

让“蚂蚁”“大象”在实验室成为伙伴


    ■本报首席记者张懿

    让初创公司和行业巨头一道创新,使“蚂蚁”“大象”在实验室成为伙伴——在上海全力推进“双创”的过程中,一种别具一格的孵化模式受到关注。在浦东张江,短短两年间,已有41家创业企业与跨国公司一起结成“创新联合舰队”,实现了超常规成长。

    从面积上来说,位于张江的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堪称迷你的孵化器。它仅仅只有一个楼面、2000平方米出头,走上一圈甚至都花不了三分钟。这里的大开间没有隔墙,主要由书架分隔,各家创业公司在半开放环境里埋头忙碌,感觉就像是在大学图书馆里自习。

    空间不大,但亮眼的成果不少。一家企业发明的物质快速脱水提纯技术,被强生、联合利华、雅芳等全球化妆品巨头采购,用来改善其天然植物成分化妆品的加工能力。另一家小公司推出的“玩具车”,实际上却是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车,拥有侦测摄像头、智能控制模组等几乎所有核心部件,这些无人车技术来自一家德国无人驾驶巨头公司,这辆独一无二的小车很有机会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红”玩具。

    这两项成果,用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副总经理杨亮的话说,代表了平台努力促成的两类“蚁象共舞”模式。前一例是典型的“反向创新”——也就是说,核心技术由小公司原创,被跨国巨头采购后,融入其创新链条,从而完成“逆袭”;后一个例则属于“技术溢出”,即大公司通过与创业者合作,将自己的核心技术转化到一个原先无法顾及的细分市场。迄今为止,联合孵化平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创业孵化机构,累计筛选的创业项目超过1.5万个,已孵化4个项目,总估值超30亿元。

    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的成功,本质上是因为它顺应了创新模式的内在变化。

    跨国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单靠自己的企业基因和文化,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创新效率,很难匹配快速变化的市场;另一方面,创业公司虽然有技术、有闯劲,但缺少行业经验与创新资源。因此,如果跨国公司能在某些“赛道”上从创新“运动员”变成“教练员”,将自身的技术积累、资源资本与创业者的激情和智慧对接,就可形成高效的“创新联合舰队”。

    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张江主管部门因势利导,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应运而生。因为有了政府的支持与背书,平台凭借较高的公信力与多个外部创新资源对接,目前已联合博世、通用电气、IBM、联合利华、陶氏、诺华、蔡司等 20余家跨国企业、200余家投资机构、1000余家本土科技企业,并与20多个海外资源建立合作。

    具体服务中,平台采用“1+N”的服务模式——“1”就是 1个平台,“N”就是 N种创新路径,进而开创出“N”种孵化模式。事实上,平台在孵化创新企业的过程中并非只是简单搭个台,而是会根据项目需求,安排专人深入服务,寻找跨国公司与创业者的共振点。

    据了解,联合孵化平台正在筹划扩大“朋友圈”,力争在未来几年,将模式与品牌向长三角和“一带一路”重点城市辐射,成为国际孵化资源进入中国的首站和本土创新企业对外合作的首选。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