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09日 星期二
12
文艺百家

青春片,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

——评正在上映的电影 《悲伤逆流成河》


强行怀旧是前几年国产青春电影的典型“套路”。 上图为影片《匆匆那年》剧照。
《悲伤逆流成河》虽为郭敬明监制,但在影像风格和镜头视角上,都被观众普遍认为 “不像郭敬明”。上图和左图分别为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和《小时代》剧照。

    薛静

    如同前一阵子,古装剧 《延禧攻略》因为品相不俗为于正扭转了些许风评;在 《悲伤逆流成河》上映之后,坊间也出现了 “看不出这部电影改编自郭敬明小说”的评价。

    这种稍显尴尬的表扬方式,一方面是在维护“抵制抄袭前科作者”的立场,另一方面也在委婉地邀请对 “郭敬明”抱有成见的围观群众,不妨不带预设地去看看这部新片,看看在几年前青春片因为陷入套路而遭到诟病之后,关注校园欺凌的现实主义风格青春片,能否为这一类型打开新的格局。

    原著小说改编电影, “不像郭敬明”

    戏言 “不像郭敬明”的 “不像”,首先就是指这部电影相比于同名原著,实在是做出了大刀阔斧的修改。

    2006年出版的小说 《悲伤逆流成河》,延续了郭敬明一贯的疼痛青春风,断章式的叙述中,流动着的是人物与忧伤情绪的缠绵自怜,和为了渲染这种忧伤而刻意加入的怀孕堕胎、抑郁自杀等阴暗情节。因而最初听闻《悲伤逆流成河》电影立项,已经长大成人的昔日读者,都对它能否被成功改编抱以怀疑态度,但当看见内容梗概里引人注目的 “校园欺凌”,便立刻会对这样的提炼处理产生关注和好奇。

    很难说把一个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说改编成关注校园欺凌的电影,是否存在策略投机的成分,但不得不承认,这一改编还是成功的。原著中主人公易遥与小混混早恋、怀孕堕胎而引发流言的背景,在电影中变成了家境贫寒而纯洁无辜的少女,因为意外而染病。主人公暧昧难辨的身份被洗刷干净,成为世俗道德上值得同情的 “完美受害者”,从以讹传讹的流言,发展为劈面相对的言语暴力,最终到愈演愈烈的肢体冲突、酿成悲剧的生命逝去,围观同学在青春期从众心理下的  “平庸之恶”被逐步展现,反思校园欺凌的主题更加清晰明朗,也更加引人反躬自省。

    而在结局中,原著里各个主人公因顾森湘之死而纷纷抑郁自尽的结局,也凝聚为易遥一个人的当众控诉与愤而跳海,少女如小美人鱼般在幽深的大海中腾起泡沫,以 “把美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构成了强烈的悲剧冲击。当然,悲剧性的抒情之后,是麻木的人们终于觉醒,反派收监,主角得救,各位配角告别过去的悲剧,开始了新的生活。结尾处的几屏字幕,片尾花絮里曾经遭遇校园欺凌的当事人的采访,更是努力为这部作品增加现实主义份量和积极态度,虽然稍显用力,但也可以理解。

    而“不像郭敬明”的另一  “不像”,则是导演、编剧落落的加入,让这部电影虽为郭敬明监制,但在影像风格和镜头视角上,都展现出了洗净铅华之感。 《小时代》系列电影的华丽浮夸,是郭敬明审美的外化。后来的 《爵迹》虽然受制于技术水平,但仍能看出他试图建构一个史诗般壮丽的魔幻世界的雄心。但是同样取景大都市的 《悲伤逆流成河》,高楼大厦和衣香鬓影了然无痕,繁华商务区的环形天桥,也朴素得如同任何一个城市的街景。但反而是这种 “素炒”,比烈火烹油更能显出生活本身的味道:泥泞弄堂里窗台上的鲜花,低矮屋檐下袅袅的炊烟,背后唠叨中悄然递去的牛奶……那些阴暗中闪着光的温情,才让影片中的生活有了残忍的对比,也就有了流泪的理由和顽强的力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日常的、写实的、极大删减了戏剧性的素材所建构起的逻辑,不是简单的善恶判断,而是呈现出复杂的人性和因果。施暴者唐小米,其实是从上一个校园欺凌中逃离的受害者,她为了不再站在被欺负的位置上,在新学校就抢先占据了施暴者的位置。主人公易遥,长期缺乏关爱使得她发现自己得病后不愿求助家人,被欺凌后也不会告知老师,只能选择最为原始的以暴制暴,走投无路之后只能以死控诉。

    “我也想像你们一样!你告诉我,怎么才能像你们一样?!”影片中,当以暴制暴的易遥,被从小生活在富足温暖之中的齐铭指责,她站在海堤窄窄的石子路上,含泪推搡齐铭的镜头,几乎成了她困境的隐喻:既无力抵抗高大强悍的对手,用尽全力的反抗都化为可笑的 “推搡”;又无力逃离悲惨的境遇,唯一的道路一边已经被对手堵上,一边则通向最终跳入的大海。在整部影片中,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未能避免、未能制止、未能惩戒,最终海水上涨,道路隐没,让年少的人置身孤独荒岛。

    强行怀旧转向现实,青春片落地

    应该说,以电影的整体水平而论,开篇的长镜头仍旧带有 “新手上路”般毫无必要的炫技,个别段落的慢镜头加音乐停留在MV水平,部分顾影自怜的抒情台词仍旧过于冗余和矫情,而新面孔里的男演员整体不如女演员自然,也让有些场景的对戏不太势均力敌。但是在题材及其处理上, 《悲伤逆流成河》显然已经告别了几年前国产青春电影依靠狗血早恋强行怀旧的套路,转而开拓新的表达空间。豆瓣上很多人因为 “郭敬明”的标签而评分过低了。

    国际电影工业体系中的青春电影(Teen Film),远远不是被资本视为“人傻、钱多、速来”的吸金利器,而是照映着一代青年如何体认自身与社会关系的一面镜子。欧美青春片大多通过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冲突,表现主人公在不同社群间,对个体位置的认知,对主体价值的确立,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完成自我肯定和身份认同。亚洲青春片则侧重青春期的焦虑与躁动,并把它们放入校园欺凌、社会变革等大背景下来感知,充满对东方式情感与家庭的细腻描摹。特别是近些年来,日本的 《垫底辣妹》讲述女性的个体成长与奋斗,泰国的 《天才枪手》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秩序的碰撞,都努力在依托传统亚洲情感模式讲述故事的基础上,以青春短章写人生长情,探索更高远的天空。

    如今,同样是讲述青春感伤,《悲伤逆流成河》也尝试着将一个疼痛青春的原著扭转为关注现实的电影,尽管步履蹒跚,仍有缺陷,但是 “改变”本身已经值得鼓励。亚洲同侪青春电影的类型先例在前,期待更多的青春片和校园剧 “不像”以往,重新降落现实,将更多真实的青春故事展现出来。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

    网友评论

    ●  推荐给所有家长和年轻人看,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伤害该如何应对是一生的功课。——藤井树

    ●  整部电影都太过于松散了,情节也注水特别严重。影片蹭了一个校园暴力的话题,却又非常缺少实感,看起来仍是一群幼稚病患者的故事。——桃桃淘电影

    ●  很高兴影像作品不像小说那般黑暗透底,相比之下,和 “非主流”同时期成为校园记忆的原著如此做作;很高兴落落二号作品不似《剩者为王》那样小家子气,但难得又保留了导演文风中那种细腻感;以及最高兴的是,这才是被冠了 “矫情”的青春文学,最正确的改编方式。——壹安

    ●  毫无逻辑的狗血矫情青春片。唐小米有能耐找人修理女主,不先找人把欺负自己的人给修理一下?——夏语冰

    ●  业余影迷还是有勇气给四星的。值得称赞挖掘95后新演员上台,面虽青涩贵在元气充沛,表演略僵但是真下力气。——birds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