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10月06日 星期六
3
综合

放弃星途当民警,执着公安教育26年,上海公安学院高级教官李志萍始终铭记父亲教诲

持续学习,人生终会渐入佳境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说着吴侬软语,当李志萍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那一刻,谁能想到这位举止谦和、彬彬有礼的中年男子,竟是一位专门给公安民警讲授武力使用、战术和指挥课程的教师。

    执着公安教育26年,现为上海公安学院高级教官、副教授的李志萍身上有很多“光环”,也有很多故事。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是全国公安教育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警察指挥和战术)带头人,也是武术散打国家级裁判。精通武术、散打、截拳道、跆拳道、拳击的他,还曾是多部影视动作片的导演、演员和特技人……在学校,李志萍的传奇经历是师生们的谈资。而在李志萍心中,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家国”二字。

    曾经“星途”一片灿烂,关键时刻回头当民警

    在上海公安学院,李志萍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明星教师”。他既能给民警讲授武力使用课程,又能给高级警官和外警培训学员讲解应急警务实战指挥课程。他还曾赴海外支教,代表中国警方参加中欧警务高层论坛……

    生于上海的李志萍,儿时在“老南市”住过很长一段时间。1984年,李志萍在高考前填了三个专业志愿:师范、公安和服装设计。他回忆道,当时填服装设计专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绘画特长,“有点奢侈”;报考师范和公安两个批前专业,则是为了给家里 “减负”:不仅学费全免,每月还有补贴。

    “我六岁时体弱多病,被父亲送去习武。他对我说,要学一门手艺,做一个有本事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幸运的是,李志萍有机会投入一代武术家胡汉平门下,加上自身刻苦,很快就在武术界崭露头角,并被上海公安专科学校(上海公安学院前身)首届刑侦专业录取。

    “进了公安院校,自然就想成为一名除暴安良的刑警。”谁知放弃留校机会、一心做着“刑警梦”的李志萍,后来被分配到了一个基层派出所。“虽然心里有落差,但我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先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工作之余,李志萍常到上海市武术散打队参加训练,或到艺校学习或参加话剧排演,机缘巧合之下,竟闯入了影视圈。

    20岁出头,李志萍就和朋友、兄长一起创建了中国首支影视特技队。24岁时,他担任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作片《中华警花》的武术指导,还在片中饰演了“反二号”。这部片子杀青不久,他又在另一部影片《少林英雄》中饰演了一个角色。

    正当演艺事业蒸蒸日上,市公安局的一纸“商调函”让他犯了难:到底是继续从影,还是回去当刑警?李志萍实在难以抉择,不得不向父亲征询意见。“记得当时父亲只跟我说了一句话:想想你最初的志向,你报考上海公安专科是为了啥?”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初心”。李志萍听从内心召唤,割舍了明星梦,回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刑警。

    父亲在家里放置很多书,言传身教引导我们坚持读书

    1992年,在当了六年一线警员后,又一个机会摆在了李志萍面前:母校面向全局招聘师资。当昔日恩师希望他回校应聘时,李志萍又一次犹豫了:“我离开学校好几年,学历不高,上下班路程远,到大学当老师,真的妥当吗?”犹豫不决的李志萍再次回家征求父母意见,父亲斩钉截铁地说:“站得高,看得远!”

    接过学校聘书,李志萍迎来人生最辛苦的几年。他一边带教学生训练,一边指导运动队参加比赛,一边还自己忙着充电,完成了“专升本”。

    “天道酬勤,这是我父母的切身经历,对我教育极其深刻。”李志萍告诉记者,1937年日军轰炸上海,李家老宅被炸毁,李志萍的父亲不得不一路乞讨、流浪。解放后,父亲从上海一家机械厂的一线工人做起,最后成为总工程师,而母亲从最初帮人照顾孩子,最后成为学校干部。“我父母的起点都不高,但靠着持续学习,人生渐入佳境。”李志萍说,年幼时家中条件虽然艰苦,但父亲总会在家里放置很多书。“他从不跟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却言传身教,让我知道读书的重要。”

    成为大学教师后,李志萍从最初教学生擒拿格斗,带学生参加武术散打(行业类)全国比赛并创下历史最佳成绩,到后来成为战术教师、指挥专业带头人,他职业生涯的每一次华丽转身,都离不开学习。

    “我当过民警,对一线情况比较了解。要适应社会发展,改变当时警队天天有牺牲、时时有伤亡的状况,学校必须要开发警务战术等新型课程,提高民警的应急警务指挥处置能力。”每开拓一个新方向,对李志萍都意味着从头开始,但他选择向前看,不回头。

    “能有多一技傍身,就能为国家和社会多做一点事情,辛苦一点算什么呢。”李志萍说,或许是家庭熏陶的缘故,对李家人来说,爱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父子同时考上研究生,只要肯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

    能文能武,是李志萍区别于同校很多“硬汉”教师的一面。他不仅能说、能打,还能写,主编过多本优秀教材,由他主编的《警察查缉》《人群管理和控制战术》等,都是业内开先河之作。

    虽然无暇管教孩子,但李家人信奉“天道酬勤”的家风却沿袭了下来。“我们家不管住房多困难,都会留下放书柜、书桌的地方。每天我不管回家多晚,总要在书桌前坐上大半个小时。”身教胜过言传,李志萍多年来保持的读书习惯,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说到儿子,李志萍一脸骄傲:不仅从小是“学霸”,还是健身达人,坚持天天锻炼。17岁时,他就见义勇为,将一名行窃未遂而恼羞动粗的小偷打倒在地。

    “儿子18岁生日那天,拿到了北京大学提前批录取通知书。”比起这份荣耀,让李志萍一家人更难忘的是2016年2月3日。这一天,儿子考取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来了,而一份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也同时寄到家里。“那是我的录取通知书。”李志萍觉得,当父亲的不能输给儿子,只要肯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