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嘉旖 汪荔诚
“我梦想当一名工程师,将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更多人,成为像埃隆·马斯克、扎克伯格一样改变世界的人。”今年10岁的施季安是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年纪最小的演讲嘉宾,在昨天举行的“人工智能从娃娃抓起”主题论坛上,他分享了专门为自己口算成绩较弱的同桌研发的出题软件,获得现场嘉宾好评。
上海要建设人工智能高地,数据、人才、产业和应用等核心要素无疑是发展的关键。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上海在这几方面已积累了坚实基础。去年11月,市政府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智能上海”行动。面对全球城市的激烈竞争,想要抢占人工智能高地,还需要政府、企业和青年人等各方携手并进。
少年:人工智能“种子”开始萌芽
如今,越来越多青少年展露出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超强能力。假以时日,他们之中必将出现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日之星”。
在父亲眼中,施季安平常不怎么爱说话,但一提起编程软件,他的话匣子便打开了。施季安研发的第一款软件源于一次热心之举。当看到自己的同桌因为口算成绩不佳而忧虑不已时,他心想,若能研发一款自动出题的软件,每天帮助同桌练习口算,那该有多好?于是,他运用Scratch软件编写了一款可以选择难度、自动判断对错,还能自动计算分数的口算软件。
这次成功尝试给了施季安极大的自信心,同时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关于人工智能的小小“种子”。
企业:为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丰沛“养料”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李凯看来,仅有强烈的好奇心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成为人工智能人才,还需不断努力学习。如何更有效、公平筛选、教育出人工智能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流利说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林晖表示,未来的人才培养将在人工智能的助推下进入“3.0教育”时代。
此前的“1.0教育”时代,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教师。到了“2.0教育”时代,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在线教育课堂开始兴起。然而,此时的教育,仍只能做到大规模的信息输出,无法为人们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课程服务。而到了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的“3.0教育”时代,教育可以真正帮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从而培育出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目前,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已走在全国前列,在智能驾驶等领域更是达到了国家先进水平。这些人工智能企业不仅能为人才提供更完整的行业信息,也能使他们接触到业内领先的应用,在更高起点上参与全球竞争。
政府:开放数据和提供应用场景
政府在人工智能行业未来发展中的角色十分清晰——提供更开放的市场以及更完整的场景。作为一名创业者,脉策数据联合创始人汤舸在多年实践中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还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包括解决人居环境、贫困、民生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来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在这一方面,上海走在了诸多城市的前面。多年前,脉策数据就与市政府合作,人工智能“大脑”设计的城市,完全呈现出另外一副样貌。比如:每个人的通勤线路都可以在后台呈现出来,方便城市决策者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流前往不同方向,降低单一地点的人群密度。
昨天,长阳创谷获颁 “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基地”称号。未来,杨浦区将打造上海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高地,重点围绕算法、数据以及芯片、场景等人工智能产业关键领域和环节,精准对应人工智能产业的需求链,以大数据开放共享为支撑、政府需求项目社会化为抓手,集聚一大批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创新企业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