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11
文汇讲堂

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危机,东西方哲学并肩创新、反思与包容


◆波佐指出,世界哲学大会再次从欧洲移步亚洲,标志着哲学的对话文明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Riccardo Pozzo(里卡尔多·波佐)

    哲学的“对话文明”不可逆转

    首先我想引用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他指出:当孔子和老子在中国生活与教学的时候,佛陀所在的印度诞生了  《奥义书》,正如查拉图斯特拉之于波斯,众多先知之于巴基斯坦,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以及柏拉图之于古希腊。雷米·布拉格指出: “字典”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 Okeanós。该词最开始的字面意义是指水流的延伸,它能环抱所有大陆,使航海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沟通成为可能。

    而现在,我们有  “对话的文明”的概念,在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上,杜维明教授在其演讲 《精神人文主义:己、群、地、天》中提出, “对话的文明”的要求远高于 “文化的对话”,因为前者是一种根植于对话本性的文化。

    今年八月,世界哲学大会再次造访亚洲,来到北京。从欧洲移步亚洲,标志着哲学的对话文明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反思、包容:东西方追求的公平

    何谓反思的社会?该概念指在现代公共领域中,人们以互相理解为目标进行的磋商与恳谈。在西方传统中,这一思潮可以追溯至康德的 《判断力批判》和黑格尔的 《逻辑学》,并在哈贝马斯、费希金、贝克、吉登斯、赖希、费拉拉等当代哲学家的思想中得到发扬。当下许多社会问题,比如人工智能、后人类、知识的碎片化、注意周期和数据存取等现象,都值得我们进行严肃的反思。

    在东方,杜维明指出: “人从来不是静态的结构,而是动态的、创造性的成长过程。那么,为什么要坚持以自我意识为出发点呢?我们当然可以想出一个整体一致的观点,主张先人后己。因为我们意识到了别人,才意识到自己。不承认别人的存在,就根本不知自己的存在。”

    何谓包容?当传统与文化中出现信任危机时,意味着我们要借助开放与学科之间的新整合,来管理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这种新的叙事下,需要智力、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协同努力。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借助沟通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协调与和谐。

    此时,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需借助哲学在思维层面实现某种革新,它们涉及教育、终生学习、医疗保健、城市发展与改造等各个领域。学会反思和包容这两种精神对于一个公平的社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创新:哲学与教育贯穿始终

    何谓哲学创新?哲学不止一次地与技术创新相遇,而现在我们正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坚持创新、反思与包容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设计科学与社会合作的蓝图,厘清当下的困境以及提供解决思路。

    文化创新需要交往的空间——其间,人们可以围绕公共利益交换自己的经验。这些不局限于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科学中心,还包括 “艺术与人文的数据研究基础建设”在内的共创平台。

    哲学家无疑为社会的创新带来了实质性的贡献。1937年召开于法国索邦的第九届世界哲学大会就被命名为“笛卡尔大会”,以纪念笛卡尔 《谈谈方法》出版三百周年。哲学家们对因果性、决定论以及科学的统一性做出了精彩的论述。

    哲学亦会给二十一世纪带来许多财富。2024年是康德的三百周年诞辰,我相信,它会在哲学史上留下壮丽的一笔。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 (墨尔本,2023)将会成为康德纪念活动的先声。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挑战是全球化,我们需要一个哲学叙事来应对它,而康德的论述无疑为该叙事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哈贝马斯曾将黑格尔详加论述的一个概念 “直抵事物的反思”应用于社会。全球化借助其非凡的力量,呈现出当下时代的当务之急:社会需要包容与反思。在理解尊严、不同传统带来的差异以及历史的过程中,创新贯穿始终。因此,哲学必须展开三个层面的合作:在基础研究层面,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行为科学、宗教科学、历史学、经济学和地域研究相结合;在应用研究领域,关联性别研究、社会凝聚力研究、跨文化研究、经济不平等研究;就企业创新的维度而言,与就业平等、人力资本与人才素质、工作组织发展相联系。

    无论是观念层面还是制度层面,哲学都会形成新生代的系统变革。只要我们不断地谈论公共利益、分享经验与交换空间,我们就会看见改变。

    有趣的是,当今世界的创新、反思与包容离不开儒家精神人文主义的引导。杜维明提醒我们: “人是关系的中心。”

    (感谢章含舟对本文的翻译)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