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
7
文汇教育

感受自然之美 提炼生活之美


    套路作文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学不好一门学科那么简单。对孩子负责,不该是对作文分数的负责,而是对以后人生道路的负责。

    其实,生活才是我们最好的作文老师。写作需要长期积累,在考试之前,即便你多读10本书,临时抱佛脚,作文依旧很难脱颖而出。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孩子从小学会观察生活,进行阅读积累,培养写作兴趣。

    对孩子来说,只有从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体会生活,才会在慢慢的积累中逐渐认识生活、理解生活,从而才能学会表达,写出一篇篇真实的、属于自己的文章。

    我们要研究孩子的心理,在生活中创设情境,让他们从大自然与生活中感受美、提炼美,真正做到 “我手写我心”,孩子的作文也会变得更美更真实。

    观察、体验生活,打开孩子的眼界

    经常有家长和我说: “老师,每次写作文,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教。”这就是大多数孩子面临的困难。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所以才生搬硬套那些读过的作文书或是老师讲过的范文。

    为什么有的孩子找不到可写的东西?因为他不会观察,找不到身边可以打动他的亮点。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好真作文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要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扇窗,可以带领孩子们在大自然里、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作为父母,与其不停地催着孩子快点写作文,不如和孩子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点滴和瞬间,启发孩子留心生活,学会观察。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出门旅行,观察大自然中的美好,感受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并且可以经常谈论起旅行中的有趣细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细心研究一件文物,一起聊聊相关历史;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场电影,并和他反复聊里面的人物、故事发展的情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身边的平凡人物,比如几十年如一日卖煎饼的阿姨、修鞋的老人……走近他们的生活,与他们聊天,寻找他们身上的感人之处。

    长此以往,孩子就能学会自己去回顾、反思、归纳,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想法,按照要求自动搜索有需要用到的素材,自然有话可说。

    但也有孩子经常向我抱怨: “老师,我周六周日都要上辅导班,没有时间去玩。”那么如何在平淡枯燥的生活中让孩子去感受发现有趣的细节呢?生活中的有趣不仅仅是旅游、玩游戏,我们可以抓住孩子不多的闲暇时光,忙里偷闲,或在路途中引导孩子观察,或是一起动手做做家务、聊聊天……举个例子: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株柳树,我是这么和孩子对话的。

    我: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的柳枝吗?

    孩子:柳枝很美。

    我:是呀,柳枝很美,能具体说说柳枝美在哪里吗?

    孩子:柳枝上长出了小小的嫩芽。

    我:说得不错, “长”字可以换成别的字吗?

    孩子:柳枝上冒出了小小的嫩芽。

    我:还可以怎么说?

    孩子:柳枝上钻出了小小的嫩芽。柳枝上露出了小小的嫩芽。

    我:说得太好了,能把这句话说得更美吗?

    孩子:柳枝上冒出了小小的嫩芽,像妈妈耳朵上戴的耳环。

    我:这句话说得真美呀,还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呢。

    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此外,孩子作业中出现了一道错题,我们也可以抓住这一小小的契机,和孩子讨论,引申出更多的内容。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发现,一起交流探讨,孩子也能逐渐知道打动人的作文不一定要惊天地泣鬼神,不一定要高屋建瓴,对平凡生活的感悟同样能出彩。

    生活就是我们的写作课堂,孩子们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细节,是收集素材的最佳途径,孩子也在心里悄悄埋下一颗写作的种子,感悟到自然和生活带给我们的启迪,从而提高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体验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写好作文,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并能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世界观、人生观。

    阅读、积累语言,丰富孩子的情感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和储存的有效载体。我们要用优美、灵动的语言,给孩子展示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我们不仅要自己语言美,还要向孩子们揭示怎样用美的语言把所观察到的事物描绘出来。

    《语文课标》中也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我们必须精心挖掘孩子每次说话中的亮点,引导孩子怀着对语言文字美好的期待,去体会感受语言的美、丰富孩子的情感。

    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尤其重要。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送给青少年一句话: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也透露,今后语文高考对阅读速度要求更高,文章类型更为多样,题量更大,除非具备长期的阅读积淀,否则很难走捷径……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阶段的亲子阅读,学习阶段大量的阅读积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他山之宝为自己所用,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情感。

    关于读书时到底要不要做摘抄,要不要做读书笔记,一直有争议。

    其实,优秀的孩子不用摘抄也能把书中的好词语内化到自己的语言中,有些孩子摘抄时也是应付性地完成,并没有记住,考试时也不会用。到了高年级,大量的摘抄也会加重孩子的负担。有些书泛读就可以了,有些则需要精读。孩子读书是为了自己,教会孩子在读到好的句子时,圈画出来,学会做批注,即在书籍的空白处记录下自己读书的体会。精读和泛读结合,学生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对优秀作品就能有更深的体会。

    就写作而言,孩子的言语和精神世界有了阅读的唤醒,情感更加丰富。孩子的语言也得以积累,逐渐形成了对语言敏锐、准确的感受力,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时,阅读又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真正打动了孩子的内心,文章中自然充满真情实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不再假大空。

    思考、想象创新,激发写作的灵感

    “学而不思则罔”。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必须还要深入地思考,才会不断激发创作的灵感,使自己思想更深刻,更有自己的想法。阅读积累并不是让孩子单纯地死记硬背优秀文章,然后进行机械地模仿照搬。我们应该研究那些好文章中的  “思维范式”,在学习中创新、思考。

    其实思考创新并不难,只要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真实地去表达生活,特别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兴趣的部分就可以了。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观察思考整理写下来。写熟悉的事,写具体的事,写感动自己的事,写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再加上思考与感悟。

    喜欢编诗的孩子,不妨让他放飞诗情,做一回小诗人;喜欢记日记的,鼓励他记下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针对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绘制一份思维导图……其实只要孩子愿意思考、创作,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激励孩子多看、多想、多说、多写、多悟,往复运动,螺旋上升。

    时间久了,孩子有了积累,又学会思考。同时,思考又带动对生活的构思和表达。这样良性循环,孩子自然有话可说,写作灵感迸发,下笔如有神。我们让孩子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让写作成为孩子们精神的自然生长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做一个真实的人,告别套路,真诚地在生活中学会表达,学会写作。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