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09日 星期四
6
文化

用最长的集训周期“恶补”过去落下的练功债


上海越剧院夏季集训为青年演员设置了艺术体操课程。(上海越剧院供图)

    ■本报记者 黄启哲

    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已经在高温下奋战了近三周。 “这可能是戏曲院团周期最长的夏季集训。”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这话并非因为自豪。针对青年演员系统化有规模的夏季集训,越剧院今年刚做到第三期。一个半月的集训也可以说是 “补课”——用在台上 “诗情画意”的越剧演员自己的话说,是该从基础着手下点苦功了。

    由于越剧表演更多是抒情的载歌载舞,基本功、开打一向是越剧演员的弱项。而长三角地区肥沃的越剧土壤也让演员在舞台上习惯于 “唱熟戏”,耽于练功。各地上演机会不断,倒也觉不出“不练功”有什么危机。然而近两年,上越几位越剧流派创始人、老艺术家相继离世带来紧迫感。当青年演员越来越多地站在了舞台中央时,他们准备好了吗?从青年演员着手 “补课”,在梁弘钧看来正当其时。

    原本清秀水灵的 “小宝玉”王婉娜,这些天脸上起了一片痘。本想调侃是夏日练功上火,这个20出头的姑娘一本正经地回答: “是因为前段时间 《红楼梦》全国巡演,颇有压力。”很难想象,这个进团不到一年的女小生,与她的同班同学挑起了今年 《红楼梦》全国巡演的大梁。与30多岁的师姐同台竞技,压力可想而知。集训一结束,他们还要前往昆明、哈尔滨等地完成新一轮巡演。机遇不等人,舞台不等人,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遭罪。

    既然是“补课”,就要拿出劲头恶补、狠狠补。集训几大张课程表拉出来,六周里基本功训练、“以戏带功”折子戏排练、文化讲座排得满满当当。越剧院40岁以下的演员必须参与其中,集训课程计入考勤。基本功有戏校教师一对一辅导,文化讲座则由来自北京、浙江等地的名家大师举办讲座,内容涵盖戏曲表演、音乐、理论甚至艺术体操等跨门类课程。

    三年下来,青年演员从最开始的不接受、不情愿,到现在逐渐养成习惯。昨天上午旦角组的练功房里,老师潘瑛对着陈敏娟和赵欣瑜耍双头枪的动作分段纠正,折腾一番之后,潘瑛感叹:“(你们)终于出汗了!”两个姑娘腼腆地笑了,这是补课带来最直观真切的改变。前两期集训结束,越剧院还向学员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文学赏析”成了最受期待的内容。这群学员大多是越剧界培育的第一批本科生,在硬底子功夫基础之上,剧种传承人全方位的文化素养提升,既是当代观众的需求,也是他们这一代对越剧发展的责任所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