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7月31日 星期二
12
论苑

建设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


洪银兴
逄锦聚
白暴力
权衡

    编者按  日前,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2018”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论坛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院、上海社联共同主办。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校和党校的20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届论坛。

    “浦东论坛”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常设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重要论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海派风格的一流话语体系建设品牌论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服务。

    今编发四位学者在本次论坛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研究政治经济学应该有理论自信

    我们今天讨论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首先要有一个学科定位。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要突出当代中国。在生产关系上,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关系上必须是把它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明确。第二,在生产力上,是属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已经告别了低收入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许多发展问题和低收入阶段是不一样的。

    在功能上的定位,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政治课教材,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经济学的专业课教材。我认为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它提供一种意识形态,分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但是它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它还提供基本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应该从政治经济学这里获得经济学的原理。第二、它提供思想教育教材,可以增强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思想教育教材,还要为我国的经济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经济理论的指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很大理论贡献。在某种程度上说,改革开放所有重大进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中的产物。所以,我们研究政治经济学,应该有自己的理论自信。

    第三,我们更要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者。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能够当好一个建设者,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就可能真正在舞台的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政治经济学也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入体系构建阶段,其新时代特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上,表现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上,表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目标上。

    (作者为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不断完善 “中国自己的经济学”

    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成就之一就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实践。这就以事实回答了中国人不仅可以创造经济奇迹,而且可以创造理论成果。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中,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就方向而言,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今天就是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为指导,那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鲜明的特征,一个是姓“中”,中国特色,一个是姓“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一个产物。所以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要创新。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要坚持中国特色和实践性的统一,不仅要为解释中国特殊的规律,同时解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中国特色的民族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统一起来。

    就方法而言,要构建好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在五个方面我们要下功夫:第一在科学性上下功夫,要解释规律,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经济规律,而不停留在一般经济现象的描述上;第二要坚持人民性,一定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第三要坚持实践性,要为实践服务,要跟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第四要坚持发展性,不故步自封,要不断地发展、完善;第五要坚持开放性,不仅研究中国的事情,而且要研究世界的事情;不仅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我们要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所有的优秀成果。

    (作者为南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经济研究所教授)

    “人民中心论”是逻辑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 “人民性”,人民中心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这可以从5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人民主体论夯实了劳动价值理论逻辑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人民主体、人民中心确定了人民是主体,确定了人民是本位,确定了劳动是我们最基本人类活动。从这个角度形成了劳动价值论的DNA,就可以直接地论证劳动价值理论,使政治经济学有一个新的起点。

    第二、人民主体论明确了生活力中最活跃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劳动人民。不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政治经济学,在构建体系时要考虑生产力的几个因素作为一个变量不是并列的,生产力成果是劳动者的函数,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劳动者函数的变量,因此是一个复合函数。用人民主体理论来构建复合函数,就可以把生产力的理论和技术分析构建起来。

    第三、人民主体论揭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必然性。人民主体,人民就应该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在人民主体论证基础上要解决一个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劳动者参与经济决策,这是现代经济产权制度的根本特点。人民主体为我们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突破现在经济碰到的问题奠定一个理论基础。

    第四、人民主体论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生产目的理论在经济学里取决于行为分析的基础,在马克思那里,假定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为基础,分析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西方经济学假定资本家追求最大利润,以此为基础构建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主体论为生产、分配、交换、流通等等一切奠定了基础,所有的分析以人民美好生活为出发点、为目的。

    第五、人民主体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点,人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才能承认劳动价值理论。我们有了人民性就能走向科学性,同时有了人民性就能承认公有制是我们的未来,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未来,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这就是人民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构建话语体系需处理好六大关系

    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第一、三大话语体系之间的关系。一是政治经济学传统经典作家的话语体系,二是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还有就是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经典话语体系和主流经济学体系的关系是什么?把两者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当中,第一回答我们的问题,第二形成自己的概念理论,这就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归属。

    第二、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关系。所谓国际化,其实强调的就是拿来主义。过去几十年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概念、方法对我们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改革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完全把这一套东西搬过来就会发现,它连西方自己遇到的许多问题也没法解释,对中国国情下产生的很多问题更没法解释。所以,要把几方面融合起来进行创新。

    第三、术语革命与概念体系的关系。 《资本论》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首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术语,发生了一系列的术语革命。中国经济学同样要有自己的一套术语。新的术语是一个符号、一个工具,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是一个简单概念。

    第四、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的关系。话语体系要生命力、解释力,核心问题还是内容创新、思想创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定要有一些创新的概念、理论。这样的话语才有生命力、解释力。

    第五、处理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学术评价体系的关系。怎么评价经济学科的论文?职称评价、教授怎么评的?学术评价是指挥棒,如果没有好的学术评价体系,特别是经济学科学术评价的标准,话语体系就难以建立。所以,要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学术评价体系。

    第六、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关系。中央党校提倡用学术讲政治,这是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突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打通政治话语体系与学术话语体系,形成政策性的话语。这也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个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学术的逻辑来讲好政治的术语,形成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