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7月15日 星期日
2
时评;要闻

倾听“第一评价”重视“第一感受”


   “店小二”服务得好不好,关键要听客人怎么说;同样,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到底如何,最终话语权也应归于企业和市民。

    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企业。虽然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于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评价发挥着重要影响,但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并不只是为了赢得国际组织的好口碑,更在于让企业等市场主体有获得感,从而更充分地释放出创业热情、创新动能。

    过去一段时间,上海发布了许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最近发布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中,也推出了“创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10条具体举措。要评价政策效果,应该特别强调一种理念,也就是让社会评价成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企业,要求政府部门经常换位思考,从“以本部门为中心”更多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在政策制定与落地执行中,政府部门首先应当站在企业角度观察思考,在工作中更多地对自身作调整,把自己带出  “舒适区”,换来企业的舒适度。

    在听取企业的评价时,还要注意了解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意见。只有中小企业切实感受到在办事速度、效率、成本、便捷性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才能证明营商环境出现了整体的、普遍的、稳定的提升。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此,政府部门要持续给予企业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从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