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7月01日 星期日
8
国际

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海如何创新突破

——学习贯彻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唐玮婕

    要提升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关键何在?对标全球、审视自身,以“卓越的全球城市”为目标的上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要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这份引领上海未来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全球功能性机构高度集聚,不断增强配置全球高端资源要素能力。

    强化目标,找准参照系,上海将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不断缩小与顶尖全球城市的差距。

    集聚要素,实现战略性配置

    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座全球城市仿佛一个重要的节点,其四周布满纵横交织的网络。

    而网络中流动的则是诸如资本、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这个节点的作用在哪里?可以说,它是集聚要素、完成战略性配置的关键所在。

    简单而言,城市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指该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凝聚、配置和激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战略资源的能力。它反映了一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规模、质量和效率,是一座“全球城市”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对标的是最顶级的全球城市,沿着综合性、全球性方向,持续推动能级提升。“五个中心”是上海的核心功能,“五个中心”的功能惟有进一步聚焦和提升,才能形成竞争力。

    此次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为上海未来发展设定了相当清晰的路径图,比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全方位提高统筹利用全球市场能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更加注重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等等。

    加速开放,提高国际化程度

    全球资源配置,金融是关键一环。眼下,上海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正经历着深刻的“蜕变”——从面向国内到走向国际。证券“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等相继启动,“沪伦通”正在稳步推进,为更多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市场开辟了多种渠道;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市场加快开放,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跨境ETF等试点顺利推进。

    不过,对标国际成熟市场,上海的市场功能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表现在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不足,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仍显不足。下一步,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领域无疑就是国际化。

    《意见》指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点就是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国际化程度。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开放,大幅拓展境外投资者参与范围、渠道和规模;促进境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上海金”“上海油”等价格信号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风向标。

    “我们要坚持国际化导向,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步解决金融市场结构性问题,让金融要素市场更发达、更活跃。”市金融工委书记、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

    聚焦突破,补齐高端服务短板

    目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八年保持世界首位;上海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1.12亿人次,排名全球第四;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三;上海港去年靠泊邮轮512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297.29万人次,成为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

    那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应该如何在核心竞争力上聚焦进一步突破?《意见》特别强调,最突出的短板就是高端航运服务配置功能还不强。

    根据最新发布的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重要举措,包括打造世界先进的海空枢纽港,优化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促进航运绿色、安全、高效发展,全面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级,加强区域港航发展协同,加强航运中心建设保障。

    未来,更多国际知名航运服务企业、国际航运组织和功能性机构有望加速入驻上海,更多航运报价、航运仲裁、航运创新也将不断落地,推动上海航运服务品牌走向全球、服务全球。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