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7
国际

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还有多少距离

——学习贯彻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钱蓓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上海,认识一座城市没有标准模式。城市研究者更喜欢以“盘点”和“排名”来评价一座城市的发展,或看产业,或看人口,或比较经济总量,甚至以“独角兽”论英雄,莫衷一是。

    上海也活跃在种种“榜单”之上,但当下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这座城市其实最需要的还是穿透外部的视线,把持住对自我的审视。从今年6月 27日和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两次市委全会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上海的这种自觉。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设定的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主题,正是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城市的思考结论。

    市委全会指出,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态势,其评价标准一定是多维度、综合性、长周期的,最终要以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来说话。

    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能级”最早是现代量子物理学的概念,“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则来自于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市委全会对“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作了如下解析:城市能级是一座城市的功能等级,是城市能量、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以及对区域、国家和世界的服务、引领与辐射程度;核心竞争力是一座城市长期可持续的、不可替代的、可带来比较优势的关键能力,具有独特性、增值性、成长性的基本特征,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核心竞争力是能级提升的关键支撑,能级提升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和结果呈现——二者好比一枚硬币的两面。

    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可以用于观察城市发展史的基线。纵观近现代几百年的历史,世界城市版图变动不居,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率先兴起,到伦敦、曼彻斯特、柏林等城市后来居上,再到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城市脱颖而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长盛不衰。

    盛与衰的流转,总是伴随着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起伏——城市的兴起,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城市的衰落,在于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城市的持久繁荣,在于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纽约如此,伦敦如此,上海也不例外,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

    承担新时代新使命的抓手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新时代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国家的期望。

    市委全会指出,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跃居全球前列,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需要建设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全球城市,引领服务全国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上海已经迈入全球城市行列,但对标顶级全球城市还有不少差距。差距的消弭,需要通过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

    “能级体现城市的势能,核心竞争力体现城市的动能,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将势能和动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城市发展行稳致远。”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说,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上海落实国家战略和中央要求的抓手和载体,也是实现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核心任务和必由之路。

    关键是聚焦“核心”二字

    伦敦如何以不到上海十分之一的港口吞吐量稳居国际航运中心头把交椅?纽约如何以两倍于上海的经济总量创造超过上海十倍的地均GDP?巴黎时装周如何影响每一年的流行色?全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构成,是市委全会的热门话题。

    即便全球顶级城市,也没有谁是“全能冠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陈学军非常认同全会的论断:不是所有的优势都是核心竞争力,上海也不是什么都要发展,关键要聚焦“核心”二字,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有比较优势、长期可持续、不易被模仿的领域,进一步聚集、培育和优化资源配置,既巩固提升已有的核心功能,又积极打造新的核心功能。

    说到底要“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所在。这次市委全会,那个绕不开的问题——上海为什么没有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又被提起,只不过与会者态度释然,他们表示,上海城市自有它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服务功能、辐射能力,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等,它们对于提升城市能级的作用更显著,更应该获得各方的智慧投入。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赵奇坦言,对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思考,“点到了穴位,解开了心结”。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