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4
要闻;专版

崇尚技能 尊重匠人

造就一批世界级工匠


    2019年8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今天,全国各地46支代表队近900名选手来到上海,参加中国选拔赛。登上国内 “技能之巅”的年轻人,将走上技能界的 “奥林匹克”舞台。

    中国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成绩在过去几年逐步刷新。2017年10月13日,世界技能组织2017年大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上海成功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这场家门口的赛事,必然会将 “世赛效应”放到最大,激发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关注。

    近年来,上海不断营造崇尚技能、尊重匠人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着力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寻求突破,初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上海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竞赛体系已经形成,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措施得到提升,技能劳动者结构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到2017年底,上海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06.8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重32.08%,较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同时,技能劳动者的初级、中级、高级及以上结构比例进一步优化为 30∶38∶32。2017年,全市职业培训规模扩大为106.7万人,首次突破百万;开展技能鉴定53.4万人次,同比略有上浮。

    就在不久前,上海有发布了一项技能人才新政——《技能提升计划 (2018-2021年)》,上海市人社局表示,计划重点聚焦  “上海服务”  “上海制造”“上海购物” “上海文化”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意在造就一批世界级工匠和标志性服务大使,为打响上海 “四大品牌”提供人才支撑。

    针对不同群体,加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2017年,上海职业培训规模突破百万人次,达到106.7万人次。根据最新统计,上海职业培训规模增幅居全国第一。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未来还将不断加强。

    一方面,大力支持企业组织开展职工职业培训,运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鼓励具备培训能力的大企业自主开展职工培训;对缺乏培训能力的中小微企业,通过搭建 “企业职工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企业培训需求,对接优质培训机构,集中提供培训服务。2017年运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培训57万人,较上年增长78%。

    另一方面,鼓励劳动者个人参加社会化职业培训,1998年以来上海通过实施社会化培训补贴政策,鼓励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职职工、院校学生、残疾人、退役士兵等劳动者根据个人就业需要,提升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2017年全市劳动者个人参加职业培训20.9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后跟踪就业率54%。

    同时,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力度也不断加强,上海以加大培训规模与注重培训质量并重为原则,实施两轮 “农民工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春潮行动”工作任务, 2017年全市开展农民工培训49.6万人,同比增长78.5%,其中等级工和专项能力培训14.6万人。

    重点群体的专项职业培训是上海市人社部门格外关注的。市人社局推动实施了 “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针对“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在国企、民企、协会与园区共29家单位中开展了第一、第二批53个项目的学徒制试点,覆盖智能制造、物联网、信息技术、光电子、公共安全运行等多个领域,预计培养学徒4500名,其中新录用人员50%以上。目前已培养学徒约2300人,其中新录用人员近1200人。第三批试点也即将启动。

    针对快速老龄化城市的养老护理员紧缺问题,上海实施了 “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5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 《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 (专项)规划(2015-2020年  )》  和 《行  动  计  划  》,2017年完成养老护理员培训2.2万人。

    发挥培养基地和技能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带头人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2011年起,上海依托重点产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协会、园区和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聚焦专项资助等政策,促进其辐射带动本行业和上下游企业的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全市已发展102家培养基地,其中国家级培训基地12家;建设实训项目147个,每年开展职工培训25万人次。

    2011年,上海启动实施了 “首席技师千人计划”,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 “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技能带头人作用,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到2017年底,全市已资助首席技师1417人次、技能大师工作室145个,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4个。有些在前几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表现良好的上海选手,入职企业之后也拥有了自己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比如生于1997年的陈亦凡,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项目优胜奖获得者,她今年毕业后,成为东航的一名空乘,同时也是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

    上海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层出不穷,到2017年底,上海地区共有35人获“中华技能大奖”,88人获 “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7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推动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培育世界级工匠,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这些年来,上海不断深化改革和服务,推动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上海认真落实人社部关于职业资格清理规范的要求,稳步开展后续工作,制定过渡实施方案,做好不稳定矛盾隐患排查,确保职业资格鉴定平稳过渡。坚持 “抓鉴定质量、树证书品牌”,开展社会化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学生技能认证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工作。

    广受技能人才关注的 “双证融通”试点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上海市人社局会同市教委探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模式改革,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转换互认、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衔接贯通。目前,36所中职学校、23所高职院校开展了 “课程重组型双证融通”试点,近20家培训机构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开展 “直通车双证融通”试点。

    为加快引进境外优质培训资源,提升上海培训的国际化水平,市人社局抓住自贸试验区政策复制推广,以及上海加快 “证照分离”改革进程的机遇,于2016年出台政策允许在浦东设立中外合作经营性培训机构,至今已吸引普华永道、安永、叶睿等知名品牌落户浦东,沪上的职业培训行业开放力度正与日俱增。

    市人社局历来重视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早在1998年上海就率先建立了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劳动者参加社会化培训的实名制、全周期、动态化网络管理。2016年,为完善企业职工培训服务管理措施,市人社局又开发了面向企业的职工培训补贴申请审核系统,实现企业在线业务办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本报资料照片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