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
4
专题

深耕智植:漫漫教育旅途厚积薄发 求新腾跃:历历育人征程智慧前行

利器至功 精准“三管齐下”迸发教改能量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办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新境界(开拓创新篇)


建校95年巡礼之二

    在不少人看来, “高考新政”的推出,这是绝对的挑战,疲于应付;“核心素养”的主张,这是绝对的难度,处于无奈; “个性化”发展的推崇,这是绝对的难题,窘于少方。

    而这一切,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却是一场通过 “磨炼教育”的演绎而“志在必得”的好戏。在校长陆康其看来, “高考新政”是一个改变教学方式的难得机遇; “核心素养”是提升育人品质的可贵契入; “个性化”发展是教育课题破解的现实角度,因为青中有“磨炼”的办学理念和 “磨炼教育”的底气。

    几年来,青中顺应高考改革方案呈现的高中教育发展新趋势,基于“磨炼教育”办学理念,坚持走特色办学、创新发展之路,深入挖掘 “磨炼育人”的新切入点,从走班制教学、 “三思课堂”、教考一致、课程统整等多个方面着手,寻求重点突破,致力多翼齐飞,展现了 “磨炼教育”的勃然生机与活力,走出了 “磨炼教育”的新天地。

    破解良方1:“走班教学”因运而生

    青中的 “走班教学”,不仅是应对新高考的教学组织变化,也是 “磨炼教育”的教学建构之一。

    “走班制”,精准落地

    新高考制度与课程设置最密切相关的是学业考试的改革,它要求学生在高二时即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选择三门作为等级考科目。相应地,学校为适应等级考需要,得扩大实施走班制教学,而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在高二年级还有面向合格考的教学安排。

    学校以 “3+3”选课组合为走班设置的首要考虑因素,据此打破原有行政班的单一建制;控制班额,以利于走班管理,班级规模上限为50人,下限为30人;基于眼下现状,等级考和合格考的学科教学都采取 “大走班”形式,分为ABC等级考课程班、DEF合格考课程班,学生每人一张课表,根据每门课程的时间和地点走班上课,无对应课程的学生则在自修教室学习。

    行政班制与走班制,双重磨合

    “走班制”,是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学科、层次走班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走班制组织方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走班制”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学习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很大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自信心得以提升;扩大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等。同时,学校探索  “走班制”如何与 “行政班制”磨合,寻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走班制”实施以来,各年级教学秩序井然,导师的作用功不可没。以选科指导为例,对高一新生,学校开足所有课程,先让学生进行学习体验,到了高一下学期,再开始初步选择。学生选科之前,学校通过三个途径进行指导,实现精准选择。

    破解良方2:“导师制”因人而设

    “走班制”教学,应对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生有个性化、更丰富的选科学习。与稳步推进“走班制”教学相匹配,学校建立了相应的 “导师制”,即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组成导师团队,负责 “走班制”教学班的管理。

    导师承担“五导”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规导、生涯向导”。从分类(即分为资优生、学困生、特长学生、特殊学生等)导师制,逐渐过渡到全员导师制。

    注重理想引导

    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动机

    学校认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坚定的目标意识、坚强的意志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密切相关。

    对高三年级,学校以高考目标统整理想教育与励志教育,使之循序渐进地贯穿于每个备考环节,引导学生将理想与现实、复习与备考紧密结合。同时,督促教师将学习要求与高考目标联系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给学生以温馨提示,调动多种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高三第一学期,学校印发50所高校招生信息,让学生尽早了解大学及其专业,为每人寻找自己前进方向和努力目标提供咨询。学校教学大楼的电子屏幕,每周更新励志名言,激发学生 “斗志”。这个学期,全年级共组织六次主题班会,其主题为 “我的大学梦” “我为父母做的最满意的一件事” “给爸妈的一封信:请为我骄傲” “青中给我的最大收获”、 “老师,我爱你” “在 18岁成人仪式上”。各班精心策划班会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毕业校友共同参与,任课教师及学校行政领导观课、点评。这种教育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也达到了预期目的。

    系统心理疏导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作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将心理活动课作为心理教育主阵地,根据高三学生心理特点,分专题地开设心理活动课,并探索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完善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针对高三学生的各种心理,进行了心理教育与辅导的多重设计与实施: “情绪管理”专题,包括 《大笑放松训练》 《性格与烦恼》 《心理缠绕画》 《寻找快乐》等课题,既通过宣泄、表达的方式取得了放松效果,也通过改善性格的方法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生命教育”专题,包括 《方法总比困难多》 《人生的真谛》 《人生长宽高》 《与你在一起》等课题,采用分享典型人物事例、聆听先贤人生智慧、探索生命的容量等方式,培养学生坚韧、乐观的心理品质,追求个人成就与社会贡献的和谐统一; “学习心理”专题,包括  《懒惰心理新解》 《笔记的秘诀》等主题,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特点和复习心理,提升复习备考效率。另外,还策划了心理健康教育小讲堂——“开  讲  吧  ”,让学生自行搜集心理主题演讲材料,每个小组进行5分钟左右的微演讲,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演讲素质,也宣传了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开展个别咨询,化解学生情绪困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

    分层学业辅导

    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高三伊始,学校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并结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反馈,对高三学生总体情况和层次差异做到了心中有数,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培优班和补缺班,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力争将工作做好、做细,切实促进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

    对于资优生,从高三学年开始,首先利用每周五中午时间,由青年骨干班主任胡海涛老师、夏世欢老师负责,进行热点话题辩论赛的辅导,如诺贝尔奖、医患关系、搜救落井孩子、儿童该不该读名著等话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以期在自主招生考试环节和面试环节有出色表现;其次,利用周五放学后或周日下午时段,统一安排外请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再次,利用寒暑假时间,对资优生开展语数外培训,由学校TI班教师执教,每天共6节课,下午2点半后,由外请专家进行讲座辅导。

    细致生活指导

    鼓励学生学会与人相处

    高三学年开始,召开寄宿生会议,鼓励学生在住宿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互相帮助,体谅他人;明确宿舍管理制度,指导安全用电、用水,以及邀请消防战士传授逃生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冬季流感爆发之际,做好教室消毒工作,并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和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预防疾病发生。注重开展行规教育,对不良行为给予规劝,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

    学校定期召开“校长品茗会”,邀请教师、学生代表与校长面对面进行交流。

    科学生涯向导

    帮助学生做好个人规划

    学校本着 “对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人生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选好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一办学初心,对高三学生进行毕业迎考指导。为此,与赢帆机构合作,分阶段举办讲座,请专家进行政策解读、升学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基于对自我发展愿景的定位,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为更好导引学生制订生涯规划,学校开设 《我的人生我做主——生涯决策SWOT》等专题生涯规划课程,着重于生涯选择与职业定位;还组织学生观看央视 《人物》栏目,了解当事人的生涯发展轨迹和职业内容,拓展生涯发展视野。同时,学校组织教师编写生涯规划学生用书,分目标、成体系、递进式地指导学生做出选择,规划人生,激发内在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高三年级还举办 “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激发成长动力,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观,起着重要作用。

    破解良方3:“三思课堂”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适应“高考新政”,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此,学校启动了创建鼓励挑战性学习的“三思课堂”研究,并于2015年被立项为青浦区教育改革重大项目。

    创建“三思课堂”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为鼓励学生开展挑战性学习,学校以创建“三思课堂”为抓手,让学生接受、感受、享受思维的磨炼,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三思课堂”,是学校“磨炼教育”在教学环节的建树,主要表现为:“勤思课堂”——聚焦学习的积极性、坚持性,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习惯,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愿思”;“善思课堂”——聚焦学习的全面性、深刻性,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多元思维方法,促使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会思”;“奇思课堂”——聚焦学习的激励性、开放性,着眼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思想风格,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创生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能思”。

    深化校本研修

    探索“三思课堂”实施模式

    学校以实践课、视导课、研讨课为载体,以学科教研组为操作平台,集聚各科 “三思课堂”教学案例,通过教学论坛实行分享与共享。已组织的三轮论坛主题是 “创造性地教,探究式地学” “聚焦教学设计与实施,鼓励挑战性学习”  “激活学生学科思维,解决学科教学问题”。

    教师用这些典型课例诠释 “三思课堂”内涵,探索、总结具有学科特点的实施模式。如数学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问题探究为中介,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地尝试,体验思维的创新性、开放性,在磨炼中生成新的思考点,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由此引发学生通过猜想与质疑、归纳与概括、类比与联想,逐步进入高阶思维层次。英语组通过建构语言技能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关系表,在写作教学中渗透语言微技能的训练,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达信息,锻炼与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打造O2O模式

    拓展“三思课堂”时空疆域

    O2O(Online To Offline)是网络学习(Online)与课堂学习(Offline)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学校组建O2O教学中心团队,定期开展微视频制作、智慧课堂、在线学习平台使用等培训活动,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具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慕课网红”,更多学生受益于线上、线下学习的无缝链接。

    2017年5月,区际智慧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在青中举行,学校展示了“Pad与网络应用于英语教学 (小说阅读)” “法国大革命模式” “数列的递推公式”三节研究课。课后的O2O学习模式研讨会上,信息技术专家黎加厚教授对此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展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Pad进入课堂的教学模式,验证了Pad在智慧班教学中实现常态化的可行性。

    编写校本教材

    物化“三思课堂”实践成果

    校本作业编制,以清晰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旨归,加强教学内容与练习编排的层次性,注重练习或学案与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勤思、善思、奇思”,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首先,各学科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及《上海市高中7门学科课程标准调整意见》,通过集体商讨,制订相匹配的教学目标,明晰有关内容要求,引领教师把握校本教材的深广度与难易度。其次,加强与一些名校的教研联动,学习高考新政下教学改进典型案例,进一步厘清认识,明确校本教材编写的实践依据。再次,开展命题研究,组织教师比较学科学业合格考与等级考的命题区别,以实证把握两种考试的命题要求,掌控命题的科学性,提高命题能力,由此编制分层校本作业。

    精彩画面

    陈子龙的“发迹”与“磨炼”

    青中的“磨炼教育”及其教育教学改革,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极大的。

    这里以2017年被北京电影学院提前批次录取的学生陈子龙为例。身为年级中为数不多的艺考生,在现实与梦想之间,他选择随心逐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17年 7月,凭着这份热爱与坚持,陈子龙喜获 “斯坦尼康吹来的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回顾高中三年,陈子龙庆幸自己没有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学校给了他磨炼成才的机会。他腾出部分课余时间发展兴趣。高一时,陈子龙接触了摄影,发现自己在影像的世界里找到了“专长”。后来,他加入学校的电视节目制作社,“转行”拍起了短片,还当起了学校电视台台长。高二时,陈子龙的摄影已小有成果,他自拍自制的校景明信片一售而空。当身边的同学在为冲刺高考忙得焦头烂额时,陈子龙依然“该拍片的时候拍片,做广播节目冲在最前”。

    “我也受过师长的质疑,因为我做的这些事对高考来说好像是‘无用功’。”陈子龙认真思考了一段时间,然后和几个同学创立了微信公众号《青中志》。写了几篇推文后,《青中志》竟有了近一千的用户。基于自有的优质影像资源和不断尝试的话题开发,《青中志》得到了许多反馈与鼓励。“策划、采编、排版、宣传,都是费脑费力的事,还要逃过家长的法眼,以致美工同学常常凌晨一点偷偷拿了笔记本坐在马桶上排版。”陈子龙说:“毕竟你在没做出点成绩之前,大人们都会误认为这事儿浪费时间。”

    但是,这些“无用功”激发了陈子龙对媒体、媒介、故事、影像以及艺术的兴趣,并且逐渐引发了他将来从事影视拍摄的想法。“如果当初我没有去发现和认识自己,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有梦就去追,跌倒了一样有人爱。即使辛苦也乐在其中。这就是磨炼。”在陈子龙眼里,多做尝试,多体验生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是高中生应该做的事,也是学校倡导的。

    在高一新生军训演讲快结束时,陈子龙对学弟学妹说道:“高中,的确很难让人有时间做梦,你会听到理想的召唤,也要考虑温饱问题。有未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很愿意去和大家见证这个未来,见证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成败,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当你去追逐理想的时候,你就是走在成功的路上。”

    感言

    变挑战为机遇

    ■陆康其

    教育,是在变化中发展的;学校教育,是在创新中成熟的。

    随着教育部有关 “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提出和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的施行,基础教育的发展范式已发生改变,质量取向和价值取向,正成为教育转型的目标。学校存在之价值,在于成就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发展之依托,在于优质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支撑供给。

    正因为此,学校将挑战变成机遇,将难题变成课题,将思考变成动力,对教育教学组织及实施方式作了大胆而又细致的改革。

    学校基于客观变化,据于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讲究科学筹划,对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举措,在实践中不断加以磨炼,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高考改革,对于学校是一场挑战。事实证明,从学生成长的基点出发,从品质提升的高度谋划,从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入手,挑战就可能变成一种充满希望的机遇,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磨炼时空。

    变挑战为机遇,有 “磨炼教育”的底蕴在,学校凭借由磨炼而生成的热量和能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作者为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