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5月13日 星期日
6
社会观察

源头投放管住垃圾分类不难


上图:物业一天两次收湿垃圾,一次收干垃圾,楼道里没有臭味。
右图:挂在门厅里垃圾分类“排行榜”受到居民们的欢迎。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本报记者袁婧摄

    ■本报记者 李静

    杨浦区新江湾城尚浦名邸小区尝试物业和街道携手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配合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从去年7月试点至今,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已达90%以上,所有居民参与分类。

    垃圾分类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养成习惯,它就是平日里举手之劳的一件小事;可如果不做或者做不好,那就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一件大事。

    对标卓越的全球城市,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活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今年以来,本市密集出台多项政策、规定予以保障:今年3月,上海发布 《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将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并在居住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4月,本市正式发布 《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2018-2020年)》,明确今年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2020年,上海所有区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90%以上的居住区垃圾分类实际效果要达标。5月 1日起,上海部分重点“窗口区域”率先推行废物箱垃圾的精细化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分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制定,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引进专业技术、发挥志愿者的力量、鼓励居民想“妙招”……记者近日走访了部分社区,记录下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企业单位等方方面面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所作的探索和努力。

    题图:视觉中国

    杨浦区新江湾城尚浦名邸小区去年开始试行新一轮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每天和居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物业工作人员成为垃圾分类的“先锋队”———他们敲开900多户居民的家门,面对面宣传讲解;日常生活中,他们指导、督促居民分类垃圾;并且,每天收运垃圾时记录居民分类情况,汇总成一张鲜明的“红黑榜”,贴在楼底大堂,激励居民们自觉从源头分类。

    努力小有成效。从去年7月试点至今,尚浦名邸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已达90%以上,所有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经过源头分类和二次分拣,小区每天产生6桶1300斤纯湿垃圾和600斤左右的可回收物,垃圾减量超过35%。

    张榜公示垃圾分类出“真招”

    一走进尚浦名邸小区,便道边的一块垃圾分类的卡通图文宣传牌格外引人注目。走在小区,各处的宣传栏、居民休闲锻炼会所内外、每栋楼大堂和楼梯间的电子显示屏、地下车库出入口等处,都张贴着各种垃圾分类宣传物。“在尚浦名邸,大人小孩都知道要分类垃圾。”一直负责推进垃圾分类的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康清德介绍说。

    不仅是宣传,小区还有“真招”———垃圾分类情况“红黑榜”。

    尚浦名邸小区有24栋楼,每栋楼的一楼大堂,都在最显眼的地方竖着《尚浦名邸小区垃圾分类居民公约》和《新江湾城垃圾分类倡议书》两块告示牌,后边一整面墙则张贴《年度垃圾分类星级楼栋评比结果》以及楼内各层住户每周的垃圾分类评比栏:分得好,就贴红色五角星;情况一般,贴蓝色五角星;差的,则贴黄色五角星以示警告。

    好与差如何监督? 由谁评判?据介绍,物业的12位保洁员每人负责两栋楼的保洁,他们都是街道和物业特聘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试行新一轮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后,保洁员们负责每天记录每层楼的垃圾分类情况并打分,每周汇总得出平均分,然后张榜公示。负责尚浦名邸管理的高力国际物业经理叶飞介绍,保洁员们负责打扫楼道卫生,每天收两次垃圾,经常和居民见面,最清楚每家产生垃圾的情况,由他们指导、督促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并做记录,再合适不过。

    最初,负责打分的保洁员也曾有过“心理障碍”:如果打了“×”号和黄星,会不会得罪业主?会不会被投诉?“后来的事实证明,对于垃圾分类,小区绝大多数居民都非常支持。”叶飞表示。

    36号楼的居民李女士说,“一开始,我们那层也得过蓝星,大家特别不好意思。后来就分得再细一点,得到了红色五角星,好开心。物业一天两次收湿垃圾,一次收干垃圾,楼道里没有臭味。”保洁金师傅告诉记者,“居民一开始不习惯,有的还是一股脑往桶里倒,沟通几回后,情况就有了明显改观。现在,楼里的居民垃圾分类都做得很好,评比栏上以红五角星为主。”

    小区里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这个评比榜。“很多小学生上学放学都要拉着家长一起看榜,还要督促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好好做,赢红星。”康清德笑着说,“小手拉大手,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一个家庭。”

    360°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无死角 

    为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去年上半年,新江湾城街道、尚浦名邸居委会(筹)、高力国际物业公司在尚浦名邸做过一次全面的调研。调研发现,对于垃圾分类,居民们都很支持,但许多人还搞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分。

    找到症结,新江湾城街道聘请专业的第三方社会组织上海惠泽社区事务服务中心进驻尚浦名邸,宣传、推广、教授分类垃圾。两个月间,由小区物业负责人带路,街道、居委、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每天挨家挨户敲开居民的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并和居民签署垃圾分类倡议书。“一般人很难进楼,居民也不敢轻易开门,但他们信任穿制服的保安和居委会干部。”叶飞介绍,945户中除了长期外出的,有921户居民签约承诺分类垃圾。

    尚浦名邸有两个业主群,碰到日常报修、狗猫走失等问题,大家都会在群里发问。垃圾分类一施行,群里就“炸开”了———“尿不湿是什么垃圾?”“干垃圾。”“大骨头呢?”“也是干的。”“泥土呢?”“泥土不是垃圾。”“我家分了,后面会不会混着运?”“谁家的干湿垃圾桶好用?”大家在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提问,有过垃圾分类经验的居民也会来“献宝”分享。“居民积极性很高,我基本24小时在线解答业主疑问。我还经常把垃圾分类的图文、视频等资料,市容分类收运的照片发到群里,让大家放心。”叶飞说。

    垃圾桶放在哪儿也是一门学问

    其实,早在2015年6月,尚浦名邸就推行过一轮垃圾分类,但效果有限。“这次是动真格的。”尚浦名邸居委会(筹) 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干部熊义芳同时也是小区业主,“这次不一样,都是入户面对面宣讲,保证每家每户都知道要垃圾分类了,也知道怎么分、怎么投。”

    这一次的尝试也是曲曲折折。最初,连垃圾桶放在哪儿、放几个这些小问题也试验了两个多月。几经磨合,大家最后一致同意,每层放一干一湿两个桶,干桶内的垃圾运到箱房再二次分拣。康清德解释:“先让居民都参与进来,等大家习惯后再升级,从二分法过渡到垃圾四分法。”

    眼下,尚浦名邸小区的垃圾箱房正在改造,干湿垃圾分类后,干垃圾压缩箱不滴污水了,地面沟槽都将填平;垃圾箱房对面一片240平方米的空地将建成“两网融合”试点,有效结合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康清德感慨,“从我们的尝试和实践来看,绝大多数居民都支持垃圾分类。谁不知道这对子孙后代有好处啊!”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