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29日 星期日
5
加快推进实施打响上海四大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报道

去年226家国内外各大品牌“上海首店”开张,约占全国半壁江山

“首店”扎堆,“上海购物”风向标地位显现


制图:冯晓瑜

    编者按

    上海,因商而兴,商业文明是这座城市最优质的基因之一。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但对标公认的国际消费大都市,“上海购物”还存在不少短板。《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加快国际消 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出台,聚焦消费贡献度、消费创新度、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和消费满意度,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创造品质生活。

    从此刻起,努力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风向标和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上海,值得期待。

    ■本报记者 徐晶卉

    明天,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又将迎来一家“上海首店”———超过240万潮人追捧、火了近100年的Champion(冠军)“上海首店”将正式开业。这个1919年在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创立的品牌一直是高机能性运动服的象征,拥有多项世界性发明。

    根据中商数据显示,去年共有226家“上海首店”开张,约占全国“首店”总数的50%。这其中,各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开张的“首店”有134家,“上海首店”的代表性品牌有92家。国内外各大品牌“首店”扎堆上海的背后,“上海购物”作为国内时尚与新潮风向标的地位正日益显现。

    品牌集聚度进一步提升

    所谓“首店”,是指在行业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牌或新的潮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2017年,上海商业迭代更新加速,许多“全球最大”“国内首家”纷至沓来,全国首家Editor全店收纳主题美学生活买手店、美国以外的首家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都成了新的商业“名片”。RET睿意德发布的《2017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数据同样佐证了“上海购物”的活力:以零售、休闲、购物中心、消费力为指标体系的全国城市商业地产活力指数排名里,上海位居全国第一。

    这些“上海首店”有啥特征? 中商数据报告显示,“首店”业态分布相当多样,不仅有契合生活新时尚的手作体验、跨界新零售、电商线下实体店,也有推出沉浸式体验的主题餐厅、以蹦极为主题的新颖健身、运动健康等,是新消费新体验的“竞技场”。

    记者梳理去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店”发现,化妆品、服装服饰等品类中,许多小众高端的国际品牌加快了进驻中国市场的步伐,比如美国专业彩妆品牌Nars、荷兰殿堂级牛仔裤品牌Denham、美国纽约高端精品甜品Lady M等,不少“首店”一出现就成了“网红”。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认为,这些“首店”之所以选择上海,最根本原因是这里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力,各种形式的零售业态都能在这里找到拥趸。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社会零售总额已步入万亿元级时代,知名品牌集聚度超过90%,全球零售商集聚度达到54.4%,紧随英国伦敦、阿联酋迪拜之后,排名世界第三。进入2018年,更多“首店”正呼啸而来:今年秋季,英国快速时尚品牌Topshop中国首家旗舰店将在淮海路开业,法国巴黎老佛爷Starch“上海首店”将在浦东新区陆家嘴中心L+Mall落地。侯绪超认为,随着更多品牌“首店”落户上海,将极大地丰富消费品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选择,进一步提升“上海购物”的品牌集聚度。

    从“人找货”变成“货找人”

    “首店”入驻,不仅从数量上提升了“上海购物”的品牌集聚度,更伴随着全新的体验,以及消费业态、模式、技术的全面创新。

    就在前几天,韩国知名品牌“悦诗风吟”全球首家智慧门店在上海美罗城开张。在这里,店铺中央出现了一块“魔镜”,通过微信扫描和拍照,魔镜不仅可以告诉消费者如何搭配妆容最美,还能点亮柜台中的货品,从“人找货”变成“货找人”,体验感超强。

    传统的家电、通信品牌也把全国首家“体验店”“旗舰店”“无人店”放到了上海。美国扬声器品牌Bose中国首家体验店落地上海新天地比邻的华府天地,国产手机品牌OPPO全球首家超级旗舰店进驻淮海中路华狮广场,苏宁电器全国首家“无人店”则开在了五角场商圈。这些店铺较之传统的品牌专卖店营业面积更大、产品品类更全、服务体验更优,并着重体现“科技感”和“新理念”。

    浓郁的“首店”氛围之下,全球产品在上海的“首秀”和“首发”也越来越多。就在今年3月,小米把走出北京的首款新品发布会挪到了上海,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表示,选择上海是因为小米一直以来很重视设计,“上海作为时尚设计之都,必然是第一站”。

    上海市商务委牵头研究制定的 《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云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使上海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风向标和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

    制度创新为“首店”开路

    大量“首店”入驻,为上海点亮了更多色彩,但“后台”的保障能力更值得深究。“首店”往往意味着创新和突破,在落地过程中容易遇到审批等监管制度瓶颈。不少零售业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上海深化“放管服”改革,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推动制度创新、优化制度供给,勇于为“上海首店”落地扫清体制机制障碍。

    全球第二家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进驻上海,就是一个经典案例。这个集合了烘焙加工、体验、品鉴服务、零售和餐饮等各类业态的全新商业模式,没有任何现成的“政策公式”,但政府主动跨前服务。静安区市场监管局邀请国家食药监总局、市食药监局、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行业协会等各领域专家,结合现行法律规范和上海发展实际,快速制定《上海市焙炒咖啡开放式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不仅为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落地排除了障碍,也为更多“上海首店”问世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

    盒马鲜生“首店”在上海诞生,除了看中上海对新消费新模式的包容力和接受度,制度创新土壤也是重要因素。盒马鲜生在上海的每一家门店模式都各不相同,可能是“商超+餐饮”模式,可能是“商超+餐饮+外卖”模式,也可能是机器人商店、无人便利店,涉及到的审批部门也都不同,但上海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制度创新,将这些新模式新业态留了下来,形成了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发展的格局。

    此次出台的《三年行动计划》指出,要更加突出制度供给,扩大开放创新,强化资源共享,精准发力,协同推进,加快营造与国际消费城市相匹配的服务环境、体验环境和制度环境。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