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29日 星期日
2
要闻

中国商飞C919事业部总装车间团队以航空报国之志成就梦想———

持续创新,为国产大飞机插上梦想之翼


    ■本报记者 张晓鸣

    中国商飞总装基地位于浦东祝桥,这里经常可以看到飞机起起落落,商飞人不忘初心、牢记誓言,要让国产大飞机尽早翱翔蓝天。2017年,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这离不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业部总装车间职工的奉献与拼搏。这些追梦人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以航空报国之志成就梦想。

    新老工人有力量,传承延续航空梦

    曾经,由于缺乏项目支撑,国内民机队伍几乎处于无用武之地。C919事业部主任、总装车间副主任孟见新为了不让自己手生,一度远渡重洋检修飞机。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民机事业再次起航,国产新支线客机ARJ21和大型客机C919项目陆续上马,他带着饱满的热情回到祖国。

    面对企业技能人才严重断层的现实,孟见新联合车间经验丰富的技师们,手把手带起徒弟,从锉刀、榔头、制孔、铆接、钣金件、管路安装等一一讲起。一锤一锤示范,一孔一孔指导,通过几年培养,一支初具规模的生力军终于成型。

    “老法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一代民机人。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理应加倍珍惜,加倍努力。”C919事业部副主任、总装车间主任郑大勇是一名80后,2007年入职,如今已从一名普通工艺员成长为总装车间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每当夜里加班劳累之时,大家都会哼唱起那首 《咱们工人有力量》,无论“老法师”还是小伙子,都立即“满血复活”。在郑大勇看来,虽然中国民机人才一度断档,但这一短板如今已被化解:“我们团队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新老结合的队伍充满了能量。”

    持续创新,摘下现代工业“王冠”

    大型客机制造是一项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王冠”。

    “培养中国最优秀的航空产业工人,摘下这顶‘王冠’,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越是美好,越是难得,越是需要辛苦的付出才能获取。”郑大勇介绍,在C919型号研制过程中,总装车间练就了一支技能精湛的工匠队伍。大家群策群力开启创造性思维,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技术创新持续改进。

    在航空领域,有“轻一克,值千金”的说法,飞机重量每减少10克,飞行30年可节省燃料超过一吨。车间开展“飞机减重大比拼”,以劳动和技能竞赛方式鼓励职工动脑筋、比效率、出创意。线束敷设班组老技师卢扣章,通过优化布线、采用轻量化辅助材料,摸索出一套线束减重工艺,使飞机一举减重20多公斤,一架飞机30年至少可以节约航油2000吨,经济效益可达数百万元。

    如果说个体偶然创新是“加法”,那么,群体持续创新就相当于“乘法”。飞机装配技术创新涉及多领域、多专业,车间采用“结对子”方式,跨班组、跨岗位组建智能制造、数字测量等12支创新团队,为研制提质增效。当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水土不服”,智能制造团队将测量软件、柔性工装与拟合算法结合起来,自主开发出部件自动对接系统。

    此外,仅2017年,车间职工提出的改进创新提案就达一千余条,申报专利24项,飞机装配效率提升40%,有力推动了智能制造。目前,C919国际国 内用户达28家,已获得815架订单。

    团队小传

    从2014年9月打响国产大飞机机体对接总装开铆“第一枪”,到2015年11月总装下线;从实现全机通电,到整机交付试飞,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C919事业部总装车间全体员工用智慧和汗水写就了中国大飞机事业的辉煌。

    上图:中国商飞C919事业部总装车间工艺技术团队。  (中国商飞供图)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