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1
要闻

黄旭华: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

长篇报告文学《大海都知道》刊特1一特4


黄旭华院士。本报首席记者 郑蔚摄

    ■本报首席记者 郑蔚

    人间四月芳菲艳,京城处处海棠开。“2018年新当选院士研修班学员论坛”日前在中共中央党校报告厅举行。黄旭华院士走上讲坛,他平实而坦诚地说:“我是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的,从1958年至今,我

    没有离开过核潜艇研制领域,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一名老兵,我可以作证:我国自行研制核潜艇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是在技术先进国家对我国严密封锁下,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完全靠我们自己努力,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起来的。”

    今年,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甲子之年。30年前的4月20日,年逾花甲的黄旭华登上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出海执行中国核潜艇的首次深潜任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参加深潜的核潜艇总设计师。如今年已94岁的他,是我国在核潜艇事业上贡献最久的科学家。

    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一个大国的真正象征。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谋划运作研制核潜艇,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淬火成钢。如今,我国核潜艇已成为万里波涛中保家卫国的“定海神针”,它至今仍是国家密级最高的国之重器之一。为了这一使命,担任第一代两型核潜艇总设计师的黄旭华,曾30年没有回老家探望亲人。他隐姓埋名,殚精毕力,不畏艰险,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具备实战能力作出巨大贡献。

    报告厅里,回荡着黄旭华院士坚定的话语:“如果问我们此生有何评述,我们会自豪地说‘此生没有虚度’。为什么没有虚度? 我们会骄傲地回答,落实毛主席说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我们做到了,不是一万年,也不是一千年、一百年,而是不到十年。再问此生有何感想? 我们坚定地回答:‘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

    这就是黄旭华院士和我国几代核潜艇人的人生观。如今,黄旭华院士虽然不在核潜艇研制的第一线,但他初心如炬,敬终如始,依然在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未来发光发热。

    记者从中船重工获悉,我国新一代核潜艇的设计师们正秉承光荣传统,同样隐姓埋名,以他们的智慧和生命为祖国铸造新一代的“定海神针”。

    (本报北京4月19日专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