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2
要闻

让上海成为对人才有更大吸引力宜居城市


    李友梅

    上海大学教授李友梅建议:

    我们在加大引才力度、广纳各方贤才,致力于让各类人才能“留得下”的同时,还要为各类人才在上海“生活好”构建更完善更便利的、可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各类人才。人才资源是上海的第一资源,面向未来,上海要成为一座对各类人才更有吸引力的城市,须营造能够留得住各类人才的社会生活环境,这对上海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上海要为加快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整体水平,形成新思路,出台新举措,努力为新时代我国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新经验。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转化,

    上海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理清自己的关键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上海正在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并形成了许多具有借鉴价值的实践经验。上海需要在系统总结以往探索经验基础上,以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为重,深入思考如何于共治中优化社会治理、如何在社会治理中引导共建共享的问题。

    上海承载着自贸试验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等诸多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广大人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发挥卓有成效的作用。我们一方面在加大引才力度、广纳各方贤才,致力于让各类人才能“留得下”;

    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晰地意识到,人才“留得下”与他们“生活好”这一点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为各类人才提供在上海“生活好”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上海具备较高水平的社会治理能力。比如,构建更完善更便利的、可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

    在大学工作,笔者有一个切身感受:沪上的高校如今求贤若渴,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薪待遇吸引人才。试想,如果这些人才来沪工作后,由于我们的公共服务体系无法跟上,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总是不得不为各类生活繁事分心,那么这种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表明我们人才成本的高昂。

    作为一位普通市民,笔者还有一个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感受。现在,生活在上海的不少家庭,对家政服务有很多需求,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和不同背景的家庭,对家政服务的具体需求又是不同的。有的家庭侧重于托育、保育,有的则是希望提供送餐、养老护理等服务。透过这些具体的诉求,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应对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很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其实,这是对社会治理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个社会化又依赖于专业化分工,在安全放心这一点上则需要依法规范,在便利和效率上更需要智能化作为支撑。

    总而言之,民生发展相关的社会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有时候,哪怕有些事情不能一下子完全解决,但也要尽力而为,要通过预期引导,让市民更理性对待获得感,但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总是抱有一个美好的预期。完善社会治理方式,需要政府有疏解难题的工作艺术,不仅能善解民意、引导社会自我管理,还要能够和上海正在推进的“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形成同频共振的联动作用,把上海建设成为对各类人才构成具有更大吸引力的宜居城市。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上海大学教授)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