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18日 星期三
T3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制度创新成为激活市场不竭动力

当好“店小二”,浦东打出政府服务“组合拳”


    ■本报记者 徐晶卉

    上海社会科学院刚刚发布的 《2018浦东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浦东在上海的经济地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占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到31.95%,第三产值占比约74.6%。

    今年,浦东的目标则放眼更高:到年底,地区GDP争取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元,商品销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

    喊出更高的目标,新区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是,改革、开放、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制度创新成为激活市场的不竭动力,在迈向具有标志性的全球城市核心区建设道路上,浦东正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姿态奋力前行。

    ■用“一网通办”啃最难啃的“骨头”

    就在一周前的4月11日,上海新海航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改建仓储项目拿到了施工许可证。这个项目今年1月29日在网上进行了项目填报,算下来,项目前期全流程时间为73个自然日。而如果放在以前,一般要花费半年以上。

    项目工程审批向来是营商环境中被企业吐槽的一大“痛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2018)》中就指出,中国国内办成施工许可的时间长达247.1天。面对最难啃的“骨头”,浦东新区迎难而上,去年12月25日发布了《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方案》,明确符合条件的未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企业从取得土地到获批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可在80个自然日内完成。新海航的项目正是审批改革后的首个获批施工许可项目,“速度”达到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2018)》中英、美、韩等国家的水平。

    “痛点”被快速攻克,得益于“一网通办”的高效政务平台。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浦东新区从去年4月起就启动了“全网通办”,企业只要进“一扇门”,就能集中办理各种市场准入事项,实现申报、预审、受理、审查、决定、发证六个环节网上办理。截至目前,新区企业市场准入中,区级104个审批事项已全部纳入全网通办范围。

    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为此,浦东对相关部门单位立下四条规矩:一是兑现政策不打折,凡是区委、区政府作出的承诺,一定认账、一定落实,各部门、各地区要把政策兑现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诚信的重要内容。二是只说Yes不说No,不管是企业到窗口办事提交申请,还是日常工作中反映诉求,相关部门决不能简单说No,工作中碰到事情,不能先做“技术判断”,考虑按规定可不可以做,而是要做“价值判断”,想想这件事到底应不应该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三个不”:对不属于本部门的事项,不设障碍设路标,引导企业找对路;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事项,不打回票打清单,告知企业怎么办;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事项,不给否决给路径,与企业一起研究监管新模式。三是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凡是企业提出的诉求和问题,都要跟踪落实、及时反馈,决不能石沉大海、不见动静,让企业空等。能第一时间甚至现场解决的,就马上解决;个性问题个案解决,共性问题要从制度层面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要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合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给出细致的解释说明和工作方案。四是直接投诉无障碍,大家如果遇到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可以通过工商联、统战部及其他多种渠道反映。

    ■在细微处做调研,于无声处解难题

    坐落在曹路地区的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最近有件烦心事:企业计划利用川沙路978号现有厂房进行改造,提升业务能级,但在确定核心工厂整合方案时遇到了较大困难。正巧曹路镇党委书记吕东胜前来调研,这事就搁在了他的心头。

    在调研中,吕东胜还发现辖区内有三家企业都碰到了转型升级却遭遇土地规划“瓶颈”的难题,但镇政府又“力所不能及”,他想到了“约请制”。于是,一场“新亚、金光、杉杉”企业问题专题协调会变成了“专家会诊”———区规土局规划处、土地利用处、区环保局环保处、区科经委产业投资管理处、自贸区金管委审批处的负责人都到场了,与曹路镇以及各个业务部门共同为三家企业“诊脉开方”,让企业找到了头绪。

    在大调研中,浦东新区深入基层听取最细微处的声音,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为方案制定接地气、攒底气,最大限度使改革方案符合实际、符合改革要求,切实解决问题。

    今年2月底,上海远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可穿戴心电仪拿到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这个“救心利器”能够成功上市,多亏了大调研。面对“持有技术,却不具备生产能力”这道医疗成果转化绕不开的槛,食药监部门层层剖析,发现企业适用于全新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从正式受理到准予上市,远心医疗仅用时26个工作日,比法定工作时限缩短了82%。

    截至目前,浦东共开展调研305475次,已覆盖到71765户家庭、41470户企业、3150家社会组织,共收集各类问题13743个,各类建议9279条,处置问题率达80%以上。

    ■“店小二”俯下身子,“放管服”激活市场

    开年以来,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做了一连串改革探索。1月,会同组织部、商务委推出服务自贸区建设、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20条”措施,推出企业登记“1+1+2”办理新模式,促进市场准入再提速;3月底,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在四大行的近300个浦东网点设立企业登记服务代理点,进一步夯实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店小二”不仅拿出制度创新的“实锤”,还跨前一步主动服务。上海达美乐比萨有限公司在上海拥有72家分公司。前不久,公司拟变更分公司负责人,涉及变更的分公司达60多家。针对企业需求,市场监管局采取专人负责制,为企业量身打造实施方案,建议申请人分三批前来办理当场办结的变更服务,帮助企业节省了15天的等候时间和往返次数。

    “放管服”是套“组合拳”,改革降低了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事中事后监管也需要“管得住”。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开始试点之后,针对可能出现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责任划分、质量管理体系衔接等问题,“店小二”及时转变思路,针对不良事件监测、医疗器械再评价、售后服务控制及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等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监管全程跟上。

    一系列“放管服”改革,大大激活了市场活力。2017年,浦东新区新增市场纳税主体5.9万家,比2015年增长29%。《2018浦东经济发展报告》综合预判,2018年,新区经济增长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速度将维持在8.6%左右,基本与上年持平,继续高于全市1.5至2个百分点的水平。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