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3月02日 星期五
XR10
文汇学人;学林

纪念徐寿先生诞辰200周年


    孟赞 余俊伟 韩婷

    今年2月26日是近代科学先驱徐寿先生200周年诞辰。徐先生出身“草根”,历经坎坷,自学成才。他和儿子合力设计制造蒸汽动力舰船,实业救国;他被派往江南造船制造局建造战舰,创设翻译馆,翻译西学;他创办格致书院,传道授业,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在科技领域取得显著的成就。他为早期江南造船乃至中国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直至今天,其科技成果和精神,还一直影响着世人。如今,走进江南造船厂,在江南研究院对面,矗立着一座徐寿、华蘅芳、傅兰雅三人的“对话”塑像,似乎重现着当年他们在翻译馆内完成一项项创举的过程。

    1818年,徐寿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不起眼的农户家,父亲很早便离他而去。他寒窗苦读至17岁,母亲撒手人寰。家中几亩薄田难以维持生计,守孝日满,徐寿不得不辍学,把家托付给妻子,只身到县城去谋生。

    徐寿经过短暂的思考和观察,决定凭着自己从小喜欢音乐、会摆弄乐器的优势,从替人修理乐器开始,再慢慢扩大范围。他心灵手巧,无师自通,技艺越来越精,修理门类也越来越广,家庭经济遂宽裕起来。有一次,徐寿正在县城崇安寺附近修理东西 ,华蘅芳的父亲驻足观望,发现这个青年手艺精巧,谈吐不俗,起了爱才之心,邀他到家,介绍认识正在研习数学的大公子华蘅芳和二公子华世芳。从此,徐寿对数学、化学、物理等知识产生了兴趣,他和华氏兄弟也成为挚友。徐寿既有技艺,又有理论基础,很快便在县城站稳脚跟。

    但徐寿并不满足于现状,县城毕竟只是弹丸之地,他想到更大的世界去看看。不久,徐寿到了上海,和友人到上海老城和外国租界参观洋人的工厂,观看外国的机器,仔细研究,收获很大。听说西洋传教士开设了一个“墨海书馆”,他连忙前去寻访,在那里买到一些数理化和工程方面的书,如获至宝,并从此不断搜寻更多书籍。以他十余年的工艺积累,加上如饥似渴的学习钻研,仅几年时间,徐寿的知识和技艺就突飞猛进。

    后来,由于战火纷争,徐寿被迫离家,到了南通、靖江之间的一个地方,租下当地老乡的房子安顿下来。流落异乡,徐寿以他的技艺和所带不多的银两,勉强维持着家人生计。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徐寿不免感慨万千。

    转机发生在第二年春天,有位老乡特地前来告知徐寿,当地庙前贴有衙门文书,上面似有他的名字。徐寿随即前去观看,见是江苏巡抚出的告示,奉旨征用八名格致人才,徐寿的名字果然列在其中,还盖有朱红方印。

    原来,曾国藩欲仿效西方,制造枪炮轮船,奏请朝廷批准,启用一批民间技艺人才。因听说无锡乡里有位能工巧匠徐寿,特来征召他入幕。徐寿仔细读罢文告,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当下决定前去应征。徐寿率领一家人,从陆路往西,千里迢迢奔赴安庆。其时,曾国藩在安庆设江北大营,同太平军对峙作战,同时筹划洋务,创办军火工业。1861年秋天,徐寿终于到达安庆,受到曾国藩的亲自召见,并被录用为高级技艺人员。从此,徐寿结束流浪生活,步入一个广阔天地。

    在曾国藩安排下,徐寿先入安庆内军械所,接着到金陵制造局,他和华蘅芳等人密切配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艘轮船。《清史稿》中《徐寿传》记载道:“寿与蘅芳及吴嘉廉、龚云棠试造木质轮船……造器置机,皆出寿手制,不假西人,数年而成。长五十余尺,每一时能行四十余里,名之日‘黄鹄’。”指的即是不假外国工匠、全由中国人自己动手造器置机而建成的首条木质轮船“黄鹄”号。“黄鹄”号的成功实践,把1840年代以来林则徐、魏源等爱国者梦寐以求自造轮船的理想变为了现实,开启了我国近代造船的先河。 

    1865年,中国近代工业的代表性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始筹建。1867年后,徐寿到上海江南制造局,成为早期江南制造局的骨干,在这里开创了一番大事业。 

    建局之初,徐寿凭审时度势,提出建设性的四条建议:翻译西学、采煤炼铁、自造枪炮以及操练轮船水师。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并落实,实际上指引了早期江南制造局的发展方向,也间接推动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这在后来他在翻译馆和格致书院中所做的大量工作中有所体现。

    徐寿父子来到江南制造局后,所做的工作都具有开创性,可谓功绩卓著。其中包括参与制造了我国第一艘大型明轮机器兵船。建局已毕,江南造船又迁址高昌庙,造船业步入正轨。从1868年至1884年间,徐寿又先后主持了“恬吉”、“操江”、“测海”、“威靖”、“海安”等多艘兵轮的制造工作。在这十余年间,江南的造船经历了从“明轮”演进为“暗轮”,由“木壳”向“铁甲”的过渡。单船的受重吨位,由600吨升级到2800吨。江南造船在此阶段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徐寿还创建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1867年至1884年,徐寿在江南制造局以很大的精力从事翻译工作,真可谓荜路蓝缕,呕心沥血。徐寿还潜心于当时的前沿学科化学,系统地介绍西欧最新的化学知识。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传播化学的启蒙者,特别是由他创造性地制订的一些元素名称,如钾、钠、钙、铅、镍等,简明扼要,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徐寿培养、教育了两个好儿子——徐建寅和徐华封,他们都是中国近代科技界的知名人物。徐建寅后来在武汉试验无烟火药,爆炸殒命,以身殉职。徐氏父子对待科学的态度,可见一斑。徐华封是江南制造总局创办的兵工学堂化学教师,培养了吴蕴初等近代化工专家,并帮助吴蕴初研制成功了“天厨”牌味精。徐寿先生还创办培养现代科学技术人才的格致书院,出版《格致汇编》,在科普和人才培养中成绩斐然。

    综观徐寿在我国近代科技道路上留下的足迹,他开创性的造船实践,为近代中国自力更生建造轮船写下了耀眼的篇章;在翻译西学方面,他译著化学书籍和工艺书籍13部,使得近代化学和工艺在我国广泛传播;在创办的格致书院中,开设诸多近代科技课目,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兴办近代科学教育起到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徐寿在枪炮、弹药等中国近代兵工制造方面,亦颇有建树。

    徐寿后因长期操劳,于1884年9月病逝于格致书院,享年67岁。直至晚年,徐寿还一直专注于翻译书籍、科学教育和中国的科技普及事业。徐寿的一生,不求闻达于诸侯,严谨治学,锐意进取,致力于引进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是江南制造局第一代造船工程技术人员的先驱和近代科学的启蒙者。

    [作者单位:江南造船(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