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
5
时评;国内

摸清规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核心观点

    调研成败最终要看是否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个案中其实蕴藏着普遍性的矛盾,很多“问题”是要靠政策才能全面地、系统地“解决”,这就是说,我们的大调研,除了解决一个个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摸清规律。这应当是调研的着力点,也是大调研的“高标准”

    凌 河

    最终要看是否解决问题

    将“持续一整年”的上海大调研,已开始一月有余。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表相下,其实显现着“深水静流”的新作风,大批干部以“公仆”之身,“潜”入基层、叩开柴门,以“店小二”之风,深入企业、踏遍车间工地。大调研解决了问题,使百姓得到实惠,又摸着了规律,使我们有了“发言权”尤其是“决策权”,初战业已初显好势头。

    也有的同志搞调研,比较突出地讲“解决问题”。这自然是一大进步。过去有的调研,为什么不“解决问题”? 主要是不愿“直面问题”。一是有的同志“嫌贫爱富”,调研也喜欢交“富朋友”,老是到发展好、基础好、局面好的地方去转,以便找到志得意满的感觉,却不大愿到条件差、工作落后、问题成堆的“短板”去深入一下、直面一番,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可“解决”,也只能是锦上添花,并不能触及时弊和化解矛盾与问题。二是有的同志喜欢听好话、顺耳之言,不愿听“坏话”、逆耳的话,上之所好,“被调研”的对象也就有组织、有策划、有预演地只说“好话”,一片莺歌燕舞,更加潺潺流水,一点“问题”也听不到,怎么去“解决问题”呢? 这次的大调研,首先转作风,听两面之言,直面短板矛盾,为尚在困境中的贫困群众雪中送炭,为忧虑重重的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一个一个“问题”,化解一司一厂难处,无疑是调研作风的一大改革、一大进步。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说调研成败最终要看是否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并不仅仅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个案中其实蕴藏着普遍性的矛盾,很多“问题”是要靠政策才能全面地、系统地“解决”,这就是说,我们的大调研,除了解决一个个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摸清规律。这应当是调研的着力点,也是大调研的“高标准”。

    解决问题与摸清规律是个统一体

    调查研究,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调查要研究,就是指不但要掌握情况,更要摸到规律,找到普遍性、深刻性的内因。我们讲实事求是,不是只讲知实懂实办实事,我们“求”的这个“是”更重要,“是”就是“规律性”。我们已处在新时代,新常态下有着崭新的新规律,新形势下有着不同于旧的新规则,我们有不少同志对过去的规律了然于心,但对新的规律、新的走向、新的动向,尤其是社会主要矛盾转交以后的新动因并不熟悉,甚至还停留在过去的年代中,这就需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规律,需要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

    解决问题与摸清规律是个统一体。我们抓“点”,是为了指导推动“面”,我们解剖个案,是为了找到普遍性;我们调研解决一个个问题,最终还是要上升到政策法律层面去“一朝化解”。事实上,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大问题”,只有摸清规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不是说要通过调研,“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吗?“家底”不光有有形的硬件,作为内因的规律才是更大的“家底”,只有摸清规律,才能真正“找准问题”。所以我们讲通过调研“解决问题”,不光要“好行小惠”,解决一家一企的燃眉之急,更要“言必及义”,摸清规律,最终靠决策靠政策来“解决问题”,这才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者为解放日报高级编辑)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