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12
镜头纪实

补短板 保通畅

上海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近两年成效显著


▲淮海中路黄陂南路口,行人在横道线上有序过马路。
▲淮海中路雁荡路口,机动车自觉礼让横道线上通行的行人。
▲交通大整治以来,上海街头出现了不少身着“交管”制服的交通辅警,他们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疏导拥堵。
▲在浦东陆家嘴,车辆、行人通行有序,展现了申城交通的秩序之美。
▲交警部门采用两轮摩托车动态执法模式,强化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轨交民警和辖区交警连同相关部门,规范共享单车停放,共同做好轨交车站“门前清”工作。
▲同仁医院门口新设公交车站出租车扬招点,方便出租车临时停靠上下客。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在不少高架匝道处,交警部门创新设置了道路交通违法警示牌,提醒司机注意遵守交通法规。

    摄影/滕溢 沈世浩 文字/孙国富 耿一东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交通安全,更是与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从2016年3月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全力整治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立法律规矩,正尊法风气,努力补齐城市交通管理短板。

    2017年3月25日,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正式实施。这部地方法规在修订之初,就吸纳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通过立法形式加以固定。

    经过两年多的强力整治,市民们欣喜地发现:道路通行更有序了,出行更安全了,城市也更干净了。48岁的杨师傅是海博出租车公司的驾驶员,过去他跑生意最不愿意去杨浦,特别是医院和学校周边,“像殷行路附近,又是医院又是菜场,人多车多,我总是尽量绕道。”去年6月,上海公安机关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结合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易堵”“易乱”路段,梳理出各区交通类110警情高发路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坚整治。殷行路也被列入全市首批挂牌的80条攻坚路段之一,杨浦公安分局聚焦该地区突出的交通乱象,开启属地交通综合治理“全警模式”,实施超常治理。通过一个多月的联合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并顺利通过验收。

    为推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向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延伸,上海公安机关还会同各区政府,梳理出上海第一批街镇规范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行为样板路段、区域,共涉及全市16个区218个街道(镇、乡、工业区),448处路段和区域,从中积累治理经验,寻找破解问题的方法,让全市每一个路段和区域都能和“样板路”做得一样好。

    2017年度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成绩单”显示:在2016年基础上,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再下降12.5%、12.9%、10.8%;日均交通类、交通拥堵类110警情数同比分别再下降20.6%、24.0%。

    机动车按规定礼让行人,不仅是体现文明的行车礼仪,更是法律要求的行车守则。如今,在申城多个路口、路段,行人行走在人行横道上,过街车辆停车礼让,已成为自觉行动。在无信号灯路段,辅警会在横道线前引导“车让人”。年逾七旬的张老伯以前过马路总要左躲右闪,现在他拄着拐杖刚走上斑马线,司机就会主动停下来让行。

    依托“智慧公安”建设,上海公安已基本形成非现场执法网络。通过升级电子警察功能,运用人脸识别、声呐技术,试点使用自动识别、路口大屏实时曝光等,充分发挥科技执法震摄作用。通过高架警示屏即时曝光违法车辆号牌,向违法车主即时发送提示短信,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警示作用。

    上海市现有常住人口2400万,机动车保有量580万辆,非机动车保有量1800万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实性需求,赋予了上海公安必须走“精细化管理”之路。上海公安以“绣花”功夫,发扬“信号灯一秒一秒调整、交通标线一米一米漆划、交通标志一个一个调整”的韧性,滚动摸排治理拥堵结点,完善单向交通体系,协调推进公共服务机构错峰共享停车资源,开展轨交站点“门前清”,使精细化管理始终贯穿于大整治行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