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2
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应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本届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

过去五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


制图:李洁

    过去五年

 

    本报讯 应勇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本届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

 

    过去五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从五年前的2万亿元跃升到3万亿元。二是经济结构和质量效益持续向好。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三是改革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总体实现初衷,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新设企业5.2万家,超过自贸试验区成立前20多年的总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大布局和政策体系初步确立。四是城市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五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六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PM 年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

 

    五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自贸区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确立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设运作。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一)率先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

 

    自贸试验区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确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确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基本建立。确立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设运作。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国资国企分类改革、企业公司制改革,三分之二的竞争类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率先实施“营改增”试点,五年累计为企业减税3112亿元。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照后减证等商事制度改革,新设企业121.9万家,是上个五年的2.1倍。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参与和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制定实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33条”,实际利用外资889.3亿美元,是上个五年的1.5倍。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

 

    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特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建设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5件,为五年前的2.4倍

 

    (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科学城规划启动实施。智能制造、类脑芯片、石墨烯等6个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启动建设,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特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启动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亚太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5件,为五年前的2.4倍。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现。制定实施人才政策“20条”“30条”,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制度。

 

    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体经济能级加速提升

 

    制定实施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50条”,深入推进“四新”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工业强基、质量提升等系列工程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融市场交易额增加1.7倍。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11.3万亿元和1.2万亿元。邮轮港成为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

 

    实体经济能级加速提升。制定实施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50条”,深入推进“四新”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工业强基、质量提升等系列工程。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去两年为企业降费319亿元。

 

    重大工程和重点区域建设成效显著。建成12号线、16号线、17号线等一批轨道交通线,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跃居世界城市首位。黄浦江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贯通开放。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基本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

 

    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

 

    率先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综合医改试点。一大批重大设施建成运营

 

    (四)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帮扶10.8万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初步建立“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49.3万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教育卫生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率先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综合医改试点。

 

    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重大设施建成运营,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成功举办。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

 

    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

 

    全面完成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依法从严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五)加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城市面貌显著改善。

 

    社会治理创新迈出坚实步伐。制定实施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加强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完成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依法从严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基本消除“五违”问题集中成片区域。第五轮、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第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建成廊下等6座郊野公园。制定实施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突破

 

    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六)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依法行政,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突破。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854项、评估评审事项341项。全面实施当场办结、提前服务、当年落地“三个一批”改革。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初步建立。“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运行。

 

    依法行政全面加强。完善重大项目、国资监管等决策程序,区级市场监管新体制全面实行。

 

    政府作风建设持续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成功申办2021年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城市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今后五年

 

    今后五年工作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第一,城市核心功能全面跃升。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在全球贸易投资网络中具有枢纽作用的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经济中心城市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第二,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自贸试验区成为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6.5%左右,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第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走向富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第五,社会治理走出新路。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第六,国际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第七,美丽上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PM 年平均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我们要把到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奋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使全市人民享有共同富裕、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要加快建设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之城,世界级创新人才纷至沓来,高水平创新机构高度集聚,创新活动无处不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们要加快建设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人文之城,市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包容,人文关怀根植大众,文明美德蔚然成风,中外文化交相辉映,城市记忆深刻隽永。我们要加快建设更加美丽、更可持续的生态之城,绿色产业成为主导,低碳生活成为时尚,蓝天白云、水清岸绿成为常态。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