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3
要闻

冰点寒夜,轨道线上响起劳动号子


莘庄站前插铺道岔施工在深夜进行,工人们冒着严寒作业。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本报记者 张晓鸣

    “一、二、三,嘿!”

    一波强大寒潮把上海夜间气温拖入冰点以下,而每到凌晨,整齐的劳动号子都会准时在轨道交通莘庄站前轨道上响起。原来,从1月12日开始,莘庄站前插铺道岔施工工程就已进入最关键阶段。

    1月13日23时34分,一号线末班车缓缓进入莘庄站。平常热闹的地铁站此时已寂静无声。施工前线工程总指挥张宝广掏出了对讲机:“请全体施工人员就位,工程施工即将开始。”

    由于此次作业为不停运施工,在第二天首班车运营前,整个作业场地必须完全从施工环境恢复到运营环境,作业时间只能利用运营结束后的短短几小时进行。四小时内要完成一系列任务,难度不小。

    距离施工现场100米处有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简易工棚,这里是临时指挥中心,里面四块监控屏实时显示着施工现场的进度。“这几天天气冷、任务重,装卸钢轨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必须听从指挥、统一行动。”张宝广再一次叮嘱。

    一声令下,工人老崔戴紧手套,抓起铁锹,和工友们一起扑向了轨道。现场150多名工人分成两大组,打头阵的是老崔所在的拆除线路组。

    记者在现场看到,略显昏暗的灯光、脚边冰冷的钢轨、密密麻麻的电线,施工环境并不理想。但老崔的动作十分娴熟,像一个精准的机器人一样一刻不停。记者问老崔:“冷不冷?”他笑着回答:“今天比前几天要暖和。再说,干起活来就不冷了,我已经习惯了。”扒道砟、锯钢轨、钻眼、松道钉、刨道砟……很快,在大家的努力下,道床被清理出来了,新的预制轨道也已经被平移过来,准备落槽替换。

    这段轨道总长28.3米,重量大概在45吨。这是张宝广掌握的数据。老崔并不了解具体数据,他只知道由于是在已有轨道上施工,局限很大,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所以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有时候,号子也不能太快,快了往往就要过头,偏离位置。”老崔见缝插针地告诉记者,“前几天第一次铺轨道的时候,大家都太兴奋。过头之后又要返工,反而耽误时间。”

    时针悄悄指向1月14日凌晨零时50分。

    工人们按照指挥员的号令,将预制轨道缓缓推向道床。随后,在起道机的支撑下,协调一致地上下移动臂杆,整个预制轨道在水平要求范围内下落。然后,调试轨缝、装道夹板、上橡胶垫片、压弹条、紧扣件、上道碴。

    1月14日凌晨1时50分,轨道更换完毕,另外一部分工人拿出了捣固机、检查道尺、石碴叉等,跃跃欲试。他们将完成轨道的水平矫正等任务。老崔也终于可以歇一会儿。

    据介绍,此次改造的主要内容为在莘庄站前插入一组单开道岔及一组交叉渡线。其中,单开道岔通过1号线、5号线联络线与5号线新建出入场线相连进入莘庄辅助停车场。从长远来看,将提升1号线的运能,同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预计到1月20日,工程将结束。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