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2
要闻

四年投入60亿元,国产CPU的艰难与不凡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核高基”是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纲要确立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与载人航天、大型飞机等并列。因为被编号为“01”,它又被称为“01”专项,而这可以显示出“核高基”所指代的三大基础性产品技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在国内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在“01专项”中,由上海兆芯牵头,联合联想、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上海华力微电子等承担的基于国产CPU桌面计算机产业化项目,又是重中之重。工信部集成电路行业相关负责人任爱光昨天说,兆芯项目有五个“最”———是“01专项”中面对市场最广、投入力度最大、倾注心血最多、最受关注、最有压力的项目。

    其实,单一个投入力度,就足以看出兆芯项目的分量。国家核高基专项副总师、中科院通用芯片与基础软件研究中心主任李明树说,过去几年,兆芯项目累计投入57亿元,其中约2/3由国家财政和上海地方投入,其余由兆芯公司、联想、华力微电子等自筹资金。

    单单一块指甲盖大小的CPU,在四年中耗费近60亿元研发资金,怎么看?

    李明树算了一笔账:根据公开数据以及合乎逻辑的财务模型推算,过去十年,国际主流CPU,包括英特尔、AMD、苹果、IBM等,单款CPU的研发投入在24亿至70亿美元之间。这同时也是跨国公司为CPU划定的“护城河”。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在自主CPU技术和产品上有所突破,否则,不仅市场失守,更容易导致安全失控。但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高强度投入。在兆芯项目上,各界投入的近60亿元,实际上和国际巨头还差着一个数量级。所以,李明树才会认为,兆芯项目的投入是高效的,决策是非常有远见的,成果也是值得骄傲的。

    目前,兆芯CPU还远未盈利。兆芯董事长兼总经理叶峻说,未来,他们必须保留目前这支近1000人的研发团队,并以每年9亿至10亿元的力度投入研发,因为这是“能干事”的底线。但基于大家的支持,叶峻对保持住目前的研发节奏很有信心。他说,只要市场能打开,国产CPU就能达到盈亏平衡。

    联想、同方等知名整机企业都愿意看好国产CPU的长期前景。同方总经理张伟说,我们都知道自己选择的是非常艰辛的一条路,但大家会坚持走下去;只要坚持下去,在某一个时间点,就会彻底实现自主可控,并打通一条非常巨大的产业链。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