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
10
聚焦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

铭记“中国梦”照进现实的卓越征途


石奇人

《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上海)》

作品以艺术笔法定格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历史时刻。作者根据史料,如实再现了当时十几位创始人召开会议时环绕长桌而坐的场景。
程十发《我们的朋友和同志遍于全世界》

程十发创作于1963年的这幅国画,记录了毛泽东接见亚非拉各国朋友的情形,只见红地毯上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画面有声有色。画中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历历可见,艺术家完全是以线描设色的方式进行人物造型,画面表达的主题与境界却都具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并且,画面巧妙地将众多人物组合在焦点透视的空间里。用传统笔墨表现现实人物,这幅作品至今收获颇多赞誉。
沈嘉蔚《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创作于1974年的这幅油画,是沈嘉蔚的成名作,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标志性的作品。画面中,两位年轻军人迎着初升的太阳,在哨楼上远眺。这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有力的构图和形式感强化了战士在画面中的中心地位,画家也巧妙地利用了哨楼高耸的特点,将视线放在画面的底边,使战士的形象更显高大。
唐小禾、程犁《井冈春雨》

以井冈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不在少数,这幅创作于1976年的油画依然亮眼。创作者聚焦毛泽东与井冈山地区军民一起插秧的场景,予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清新观感。为了创作这幅作品,唐小禾、程犁伉俪曾在井冈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中、群山环抱的田间陇上、领袖足迹和故居旧屋前,画了大量的色彩写生,当他们看见插秧季节中农忙的景象,最是为之触动,由此生发出 《井冈春雨》。
刘海粟《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局部)

新中国成立后,刘海粟的艺术创作也进入崭新的阶段。他游太湖,登庐山,下工地,体验各地劳动人民生活,以极高的热情记录下新社会新气象。他还集中对城市建筑有所描绘,画复兴公园,画苏州河,画外滩,很多作品流露出了难能可贵的现代气质。这幅《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 就是其中之一。

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一时间,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不少城市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欢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刘海粟正是在这一年完成了这幅作品。从画面角度看,刘海粟应处于国际饭店的位置,画家稍微调整了一下视角,给了画面中游行队伍一个正面的描绘角度,以更开阔的视野塑造出浩荡热烈的场面。作品中出现的红旗等符号赋予了城市空间以全新的精神内涵。
谢之光《万吨水压机》(局部)

1961年12月,江南造船厂成功地建成国内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为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谢之光国画 《万吨水压机》 用毛笔定格的即是这一历史时刻。20世纪50、60年代,艺术家们创作了一大批表现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场面的作品,为那个火红的时代留下珍贵的美术珍档。
刘曼文、鲁丹《磁悬浮腾跃》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悬浮列车通车,最高时速达到430公里。刘曼文、鲁丹以三联画形式选取行进中的磁悬浮列车的三个不同角度加以呈现,传递出一种极致的速度感。

    本报记者 范昕

 

    近日,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推出大型红色史诗展览: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展出的96幅作品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6年伟大历程,也记载着“中国梦”照进现实的卓越征途。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城市的血脉饱含着红色基因。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的一代代美术创作者记录时代风云、抒发满腔情感,创作出一大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美术作品。此次展览可谓这些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精选自上海美协、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雕院、刘海粟美术馆、龙美术馆、刚泰美术馆等沪上美术机构馆藏的展品,将石库门作为起点,以富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生动的画面和精湛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上的一个个精彩故事。

 

    在此次展览中,人们难得一睹前辈艺术家反映新中国蓬勃建设、欣欣向荣氛围的一批作品,包括刘海粟《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吴湖帆《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程十发《我们的朋友和同志遍于全世界》、林风眠《轧钢》、谢之光《万吨水压机》、颜文樑《造船厂》、沈柔坚《船坞中》、吕蒙《造万吨轮》、陆俨少《新安江上》等。集中呈现的,还有当代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其中不仅有梳理红色文脉的《南昌起义》《国歌———聂耳、田汉在上海》《风云儿女》《晨曦———上海解放》等,也有谱写新时代风采的《晨曲———浦东崛起》《上海自贸区———东方大港》《现代农业》《中国红》 等。这些主题鲜明、题材丰富、形象饱满、画风昂扬的上海美术作品,让观众深受鼓舞,坚定对未来的信心。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