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12日 星期六
7
社会观察

新旧对撞

24小时健身房的探索与困惑


    ■本报记者 徐晶卉

    在上海,24小时健身房的历史从两年前拉开序幕。2015年4月,美国24小时健身房Anytime进入上海,成为全国第一家24小时健身房;5月,周杰伦的300壮士健身中心进驻明天广场;9月,日本24小时健身房Joyfit进入上海。自此之后,24小时健身房的创业大潮“燃”遍全国。

    24小时健身房的落地,上海是一个重要的试验地:成千上万的“夜猫子”是潜在消费群体,这里的年轻人也最愿意尝鲜。但热闹背后,我们也不妨多一些理性的思考:这种新型健身房究竟是噱头多,还是大势所趋?

    新旧健身房的对决中,24小时健身房的尝试仍带着不确定的困惑。

    从传统健身房“嘴里抢肉吃”

    根据美团点评健身频道给本报记者的最近数据:目前上海健身房约有2500家,其中健身房1600家,私教工作室900家。按比例看,有4%的健身房是24小时营业。

    从24小时健身房短短的两年发展历史来看,这个数量已经不算少。根据乐刻给出的大致“图谱”,目前上海大致有60家提供24小时服务的健身房,包括乐刻、Anytime、Joyfit、小熊快跑、光猪圈、Liking Fit等品牌,随着品牌扩张,预计到年底将超过百家。

    在光猪圈健身创始人王锋看来,这种新型健身房与传统健身房之间可以相互“定义”:传统健身房的特点是年卡制、大而全、重人力;相对应的,新型健身房的最大特点在于月费制、轻量化管理、智能化。不过,从市场来看,人们更愿意用另一个卖点来解释“新型”———24小时健身房。事实上,深夜10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的确是被传统健身房忽略的健身“小高峰”。Liking fit创始人徐志岩认为,大部分白领用户都是晚上6点以后下班,归程与吃饭都需要时间,造成的结果是,晚上8点到10点出现并发高峰,所有操课、健身器材都需要排队,“这种运作方式并不合理,人为造成很多消费者办了年卡,也去不了几次。”

    这个理由被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每日邮报》 的评论认为,一间不打烊的健身房会让消费者心理上感到舒适,在安排健身计划的时候更少顾虑,甚至会刺激健身时间不宽裕、健身意愿不强的消费者产生健身需求。

    为了拉动需求,沪上24小时健身房已经与传统健身房拉开维度。比如,在地理位置选择上,新型健身房更多选择SOHO类型的办公楼;在费用上,每月200元到300元的消费价格也相当平易近人。 

    成本与回报尝试与颠覆

    传统健身房若选择在夜间营业,所投入的成本必定有所增加。包括灯光设施的运行、器材运转和人员投入都是一笔不小开支。所以,一些新型24小时健身房就尝试用新的办法来解决成本和回报之间的矛盾。

    从目前各家的解决方案来看,开源节流的途径有共通性。比如,用物联网和自助模式代替人力,用“小户型面积”降低场地租金成本。乐刻网络创始人韩伟很精准地计算过成本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状态。他认为,传统健身房最重的成本在于租金及人力成本,所以乐刻转而寻求共享模式———采用场地、装修、器械由商家提供,全套运营维护由乐刻提供的方式,因此成本呈现断崖式下降,“除此之外,我们还砍掉了很多伪需求,减少非必要的淋浴房、休闲卡座等,在空间利用上比传统健身房提高了二倍以上。”

    徐志岩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虹桥板块的凌空SOHO为例,每月房租7.5万元,加上水电耗损和保洁员、教练等人力,总成本在9万元左右,平均一家店的会员收入在20万元左右,处于盈利状态。

    做到“低消耗,有盈利”之后,24小时健身房还做了一件事:放弃传统健身房最能盈利的两块肥肉———私教推销、多年卡。它的考量在于,这是传统健身房最被诟病的两件事,从用户体验上来说,没有销售的健身房也更为纯粹。

    “原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推销,客户听着嫌烦,我也被指标压着,喘不过气来。”在加入Liking fit之前,韦婷原是威尔士的私教,底薪2500元,薪水全靠提成。如今,她在新型健身房带教,对比两种模式,虽然后者的实际收入减少了,但更稳定,她十分认可。

    不过,在私教这件事上,24小时健身房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Liking Fit只是拒绝推销行为,但依然有私教课,而光猪圈则觉得不能放弃。王锋认为,私教服务是一个强需求,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更重要的是,缺少私教收入,不足以支撑整个新型健身房的长远发展。 

    噱头“耗损”之前,实力能否跟上

    对于24小时健身房的未来趋势,看好的人与看衰的人平分秋色。

    美团点评健身频道负责人认为,由于健身房本身可以很快进入无人值守状态,所以24小时健身房也越来越作为经营卖点出现;但是24小时健身房只能作为一个噱头存在,用户半夜健身的需求并不存在,“从我们的大数据发现,用户锻炼高峰仍然是中午和晚上,深夜去锻炼的人群非常少。而且,大部分健身房通常早上六七点就营业,已能满足大多数非常规时段去健身人群的需求。”

    在24小时健身房的创业企业中,光猪圈也是相当犹豫。“我们可以随时进入24小时健身房模式,但是这种需求真的有那么大吗?”王锋观察发现,凌晨1点之后的锻炼者数量急剧下降,“夜猫子的数量毕竟有限,我们不能因为少数消费者的需求,造成经营风险过大。”

    运行两年之后,在口碑上,24小时健身房的“袖珍”也成了很多用户的吐槽点:隐藏在办公楼一隅,健身房很容易有闷热不通风之感;3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使得器材之间的间隙过小,逼仄不堪;有些健身房没有淋浴设施,即使有,也屈指可数———与传统健身房相比,体验感落差巨大。

    王锋的判断是,目前24小时健身房的噱头大于实际作用,是健身行业互相竞争的需要,等到遍地都是24小时健身房了,竞争还是需要落到课程和服务上。

    这个时间节点非常微妙。一位健身行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健身行业变化非常快,新型健身房虽然还未成气候,但对传统俱乐部的撼动作用很大。新旧模式对决的关键在于,新型健身房的噱头“耗损”之前,真正的实力能否被消费者认可,与此同时,传统健身房的转型升级究竟有多快。

    上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三年之内,传统俱乐部一定会有改变,但这一步很难,“提高效率,势必会去掉很多人力,原本的平衡会被打破,原有的经营模式也会遭遇短暂的业绩下滑,这种新旧交替特别危险,将会是传统俱乐部的一道坎。”

    王锋认为,排除深夜这个噱头,新型健身房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健身房的盘子大约在700亿元左右,今天新型健身房能做到两三亿元,明年占比可能超过1%,到2020年预计占比能达到10%。而一旦过了10%的门槛,健身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图:CFP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