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08月12日 星期六
3
城事

第15届全国少年儿童故事大王选拔展示活动落幕

别让讲故事的孩子满是“大人腔”


    本报记者 朱颖婕

    经过紧张激烈的四个比赛日,日前,第15届全国少年儿童故事大王选拔展示活动在奉贤区落下帷幕,诞生了新一批“故事大王”。此次比赛中,少年组的“大人腔”“用力过猛”等现象受到评委的关注,甚至有评委直言:与少年组 (10~12岁) 选手相比,儿童组 (7~9岁) 及幼儿组 (4~6岁) 选手的表现更真实、有趣,更符合儿童的天性。

    儿童最该被呵护的,是他们的天真

    “在初赛中,一些少年组选手出于煽情的目的,刻意选择不符合年龄层次的沉重题材,有一个孩子甚至一提到主人公的名字就开始哭。”初赛评委、上海广播电视台记者李吟涛告诉记者,“这样的故事只能感动自己,不能打动他人。”

    李吟涛是1990年全国故事大王一等奖得主。在他看来,讲故事考验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的表现力、亲和力,还有肢体、眼神的调动能力。但是,对作品的理解决定着整体的诠释效果。他说:“孩子还是更适合阳光、快乐的作品,我们不鼓励‘为了感动而感动’。”

    事实上,不少参赛作品的呈现,都是在成人指导下反复训练的成果,因此,或多或少会带有“技巧过重”“学大人腔”的痕迹。然而,有评委直言:“难道我们想用这些比赛把小朋友变成微缩版的成年人吗?”

    决赛中,少年组和儿童组选手在讲完自选故事后,还需分别根据一个关键词和一句话即兴创作一个故事。决赛评委、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燕子姐姐”陈燕华发现,在这一环节中,少年组选手的表现有着相似的“套路”;相反,儿童组选手的答案更有想象力。“大人一定要小心呵护孩子的个性和想象力。不要让他们变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样子。”陈燕华说。

    男孩们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本届大赛,少年组20名决赛选手中,男孩13人,女孩7人;幼儿组10名决赛选手中,男孩、女孩各5人。从数据上看,与往年的比赛相比,今年男孩的数量明显增多了。而且不少评委感到,男孩们的表现也令人眼前一亮。

    决赛中,少年组一名男孩给陈燕华留下深刻印象。这名男孩选择的作品是《给死囚一个选择》,讲述了海啸来临时狱警鲁米斯释放85名死囚逃生,之后又获得死囚真诚回报的故事。陈燕华感慨,这是一个“很难驾驭”的故事,但这名男孩用超越年龄的理解力,将故事演绎得自然传神、感人至深,展现出了阳刚、正气等“男子汉气质”。

    而且,与往届选手相比,今年的男孩性格更幽默开朗了。获得儿童组“全国最佳级故事大王”称号的朱梓杰在即兴环节中脱口而出“我可是一个暖男”,把评委和观众逗得捧腹大笑。

    本届大赛评委会主任、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称,故事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好伙伴,从听故事到看故事,再到讲故事,这是一个语言、词汇的积累过程。在关注故事的时候,孩子看到的是真实的生活和人。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